《外婆》2
作者:暖阳
由于自己是家族中最小的孩子,和外婆在一起时间最短,加上那时候年幼,所以有些事情都已经模糊,能想起来的绝对是“精品”故事。
我幼儿园的时候,外婆就已经八十多了,我常常拿着纸和笔写数字,这时外婆就会感叹,哎,我要是能识字就好了,我问外婆,小时候为什么不学?外婆叹了口气说:“那时候家里虽然富足,但是茅镇还是个闭塞的小县城,家里人思想守旧,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加上外婆是家中听话的孩子(家族三姐妹,只有她乖乖裹小脚,其他两个妹妹都偷偷把裹脚布解开),虽然外婆不识字,但是她会写自己的名字,听说是年纪很大的时候学写的,我见过她写的自己名字(外婆姓张,名月清。外公姓陆,名德伦。那个年代,这么有文化的名字想必也不是随便取的,我记得小时候外婆说过,他们两人字什么的,可我太小,都忘了。)
外婆人生两大遗憾:一不识字,二没加入共产党。老爸常会和她开玩笑说:“乖乖,你要是会这两样,肯定是女干部!”外婆总会笑而不语,认为老爸不懂她,因为外婆肯定不是在乎这个,我想这是她的精神追求。
外婆虽然不是共产党,但是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炼钢”时期,号召大家把家里的铜、铁,拿出来献给国家,外婆把家中所有有“铁字旁”的东西,全都捐献出来,一个都没藏着掖着。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小的女儿去当知青,外婆虽有百般不舍,但没有半句扯后腿的话。(由于太小,都是后来听大人讲的)
小时候看到外婆家镶嵌象牙的花板床,和好多瓷器上面好多“小娃娃”脸部都被东西磨掉了,后来才知道,那上面都是百子图,文化大革命时期都是不能出现的,所以都是外婆磨掉的。她认为:党说的话都要积极响应。(殊不知,好多人家都把这些东西藏起来,埋起来了。)后来去古镇旅游,看到那些老宅里的“帽桶”(古代用来放帽子的瓷器,外面回来后,帽子放上面不仅不会变形,而且通风透气)、各种瓷器、还有一种桌子,两张半圆形的,上面有繁复的雕刻,桌脚下面都是用好多好多的木条互相楔住,我问过外婆“为什么两张半圆形桌子要分开贴着墙放?”外婆说“这个叫##桌(抱歉,实在忘记了),平时分开放的,等到家人团聚,吃团圆饭的时候,就会合在一起。感叹,每件老物件都是饱含寓意和感情的。(这套桌子,前几年寄给远在湖北十堰的大舅舅,他已经八十多了,越老越想故乡,他想留个父母的东西,有个念想,想起故乡的人和事。)
后来疏于管理,旧城改造时,好多老照片、瓷器、旧家当,啥都没有了。我还责问过老妈,你们怎么不保管好?老妈说:“这是儿子继承的家当,做女儿的不用指手画脚。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哎,受外婆旧思想毒害不轻啊。一点都没有抢救文物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