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自律,很多人都会将其和坚持跑步、清淡饮食、早睡早起等等习惯联系起来。人生成败,很多事情也都可以和自律沾亲带故。
比如,如果做到自律,我就能每天学英语背单词,积少成多,就能和别人轻松聊经济、聊艺术、聊文化
如果做到自律,坚持每天健身锻炼,清淡饮食,规定时间去跑步,我就可以保持着身体优美的线条,再也不用担心每次拍照、试衣服时尴尬的时刻。
如果做到自律,坚持每天早起,不用看着学霸一日千里,每天早早吃完早餐,随手翻开一本书阅读,就半个小时也能为清晰的头脑补充知识。
自律的生活就像一个橡皮擦,把安排在日常中原本的杂乱的细碎事件批量清除,在填充上我们最期望拥有的色彩。虽然不得不适当地勉强自己,开始觉得苦哈哈,但是想着将来那些个安逸美好的小日子,却也给足了我们动力。
这么来看,从一开始决定要自律,我们就带着很强的目的性,要掌控自己生活的节奏。
其实你一点不喜欢自律,你喜欢的还是放纵,为了将来能够纵情生活而限制当下漫无目的的精力分配,你在找的其实是限制与放纵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你不自律,何来自由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关系是,你不自律一定不自由,但是自律了,也不一定自由。
我想,前一个观点一定没人反驳。但后一句,为什么自律了,也不一定自由?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自律者成功的例子不是吗?
比如我们熟知的韩雪,虽然身为演员,但从来不放弃学习职业外的知识技能,配乐、演技圈粉无数,真正通过自律养成的全能女神。
或者,我们可以罗列出很多以自律为始,美好生活为终的因果链条。比如,当我把花在刷抖音、逛朋友圈上的时间,放在读书、学习、跑步上,提前设置一个timeline给自己动力,每天打卡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一定能脱离一种混乱的生活节奏,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诸如此类。
我有一个朋友,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打卡听书,见证了她从第1天打卡,到53天打卡,要么是早晨7点,要么是晚上十一二点,从来没有断过。
我心想,真是有耐心,打卡这么多天,一定收获满满,这样自律有坚持的生活真好。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次就业比赛,她作为初赛最优秀的一名参赛者压轴出场。模拟面试环节,面试官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平时的爱好是什么?”
“读书”。台上的正是我那位朋友。
“可以分享一下你最近在读的书吗?”面试官又问。
台上静了,出奇地静。大概不到半分钟,朋友开口,“我只是把读书当做一种习惯培养,所以书中的内容并不太熟悉。”
可能是因为上台紧张,可能也真的如她所说,只是把每天打卡读书当做习惯培养,而没有深入书籍的本质。舍本逐末,这确实是一个无效自律的例子。
为了自律而自律,为了满足自己心底的评价强迫自己作无效坚持,那样的生活方式不是通往自由,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牢笼。
有人说,一个人喜欢控制自己做某些事情,原因是那种头脑清晰、精力旺盛、头脑充实、事业有成的状态会让人上瘾。而真正对自律生活乐在其中的人往往享受的,也不过是过程中发现的乐趣,与被放大的满足感。
现在外界的声音多了,很多人会拿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是否应该过自律的生活,在自律和自由之间,舍一才能求全,其实没必要。
自律本身就是为了纵情生活,保持自律不过也是为了获得一种稳固的自信和持久的欢喜,在对生活的满足感中,不断调试控制与纵情之间的平衡。
让你自由的根本不是自律,而是热爱自由的心。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支持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