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对我来说就是命运转折点,如果没有这一年的恢复高考,或许我就在乡里的农机厂干一辈子了。
这一年我已经二十三岁了,在乡里的农机厂工作了有五个年头。原本计划着在这一年娶个媳妇,就这样度过往后的日子。
十月二十一日,乡里的广播站播放着有关恢复高考的决定。平静的心在这一刻被点燃,平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这一天到来,我有点接不住。
我忍着自己喜悦的心情,努力的干着手里的活。
下班后骑着二八杠,吹着口哨往家里赶。我对父亲和母亲说:我要参加今年的高考。
他们犹豫了会对我说:那你就去吧,如果没有考上就继续上班。
我应了他们的要求,至于今年是否结婚都已经不在重要。我一定努力的抓住这次机会。
原本想辞了工作专心读书的,可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我这么做。我只好托人去县城买今年的复习资料,好要自己下班后有个时间去看书。
这几天我拿着床底下破旧高一高二的书,这些书已经躺了许多年,书上的笔记早已模糊,我也不怎么记得里边的知识点。那一刻我开始了紧张,有一点想放弃的样子。可我一想起这可以改变自己路的时候,我又不在害怕。
白天农机厂的活不怎么多,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我也就用这个时间在车间的角落里看着那些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原以为就我一人看想去高考,在我去看书的时候,小我一岁的晓宁也跟我一样在角落里读书。我跑过去问她:你也参加高考吗?她点了点头笑着说:我想试试,毕竟我还不大。
就这样我们俩约好了每天下班一起复习,没多久乡里就组织了晚上补习班。不收钱的那种,起初就十几人去听。在后来的日子里人也就越来越多,隔壁乡的小伙们骑着二八杠过来。就在这里我认识了老童和老刘。
老童与我年纪相仿,和父亲学了几年编竹筐,现在也一人出来做工。老刘比我们大几岁,在我们这里都叫他老三届,他的底子比我们这几个都好。
我们四人约好一起来这里复习,老刘将他所有的知识都教给我们。因为他年级比较大,我们自然而然把他当老大哥。
两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几个就要给自己交一份答卷了。
一大早我载着晓宁一起赶往考场,我们几个在门口碰了一下头,就走进各自考场。
初试上午考的是数学,这个我并不怎么擅长。看着一个又一个题目,我绞尽脑汁写着像模像样的答案。
铃声一响,我带着凝重的表情走出了教室,走廊里各式各样的考生交谈着这次考卷容易的样子。那一刻我想放弃下午语文的考试。晓宁对我说:下午你就当陪我一起考吧,我应了她的要求。
下午的语文考的比较轻松,至于考的怎么样,已经变得不是特别的重要。几天后初试发榜了,既然有我的名字,我抱着晓宁转圈。我们俩去乡照相馆拍了一个合影,这是我们第一次的合影。
复试的科目文科为主,对我来说更加有利。
考完了试,我和晓宁确定了关系,至于什么时候结婚。如果考上了就在毕业那天,如果没有考试就安排在七八年的某一天。
我们俩如愿的考上了,老刘和老童和我们一样也考上了。我和晓宁留在了杭州,老童去了西北工业大学,老刘去了复旦。
收到通知书的那天,我和晓云辞去工作。向这里的工友们告白,有点不舍,可我们要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毕业后我和晓云结了婚,如果没有她,或许我还在车间里做着自己的装配工吧。
许多年后,我们四人谈起一九七七的时候,依然泪流满面。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可能不会从事现在的行业,也不一定会遇见晓云。老刘也不会成为他们行业的专家和中科院的院士,老童更不会在德国的一家科研所当总裁。
一九七七,我们的美好时光。
我的一九七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