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读皮亚杰】第三章 第二节象征性游戏

【共读皮亚杰】第三章 第二节象征性游戏

作者: 素以为绚兮2013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19:49 被阅读71次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App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
    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儿童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相反现实被他自己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

    游戏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孩子自己的需要;模仿是对外界原型的顺应作用。智慧是介乎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之间的一种平衡。
    儿童还没有掌握语言以前,他需要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就是作为象征性游戏的象征体系。

    象征性游戏不仅是现实对个体自己的一种同化作用,而且通过象征性语言,使同化作用成为可能,这种象征性语言是由个体自己发展形成的,且能按自己的需要加以改变。

    象征性游戏完成同化作用的功能的表现形式有情感方面和兴趣方面。
    象征性游戏能完成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内部语言的功能。
    象征性游戏多方面的功能引起的几种理论:1、格罗斯把游戏看作成个体为了将来从事的活动所作的准备性训练。2、拜登迪克认为游戏同“婴儿动力学”的定律有关,那些定律本身并非游戏的定律。

    儿童随意地创造各种象征,以表达在儿童生活经验中不能单独用语言来陈述和同化的一切事物。

    以儿童自我为中心的象征主义并非局限于形成和培养儿童的有意识的兴趣。象征性游戏经常同无意识的冲突有关,性兴趣、防止忧虑和恐怖,防止被攻击,防止跟攻击者合在一起,因害怕冒险或争夺而畏缩等等。儿童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游戏的象征主义和梦的象征主义相类似,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在一定程度上也经常利用游戏作为研究的材料。弗洛伊德把梦当作由于压抑和稽查的机制而引起的一种乔装。荣格认为梦的独特象征主义相当于我们在象征性游戏中所发现的初期语言。

    研讨梳理
    什么是象征性游戏?
    1.与练习性游戏相比,它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解决问题:在适应外部世界时未能满足兴趣和情感无需要,虽然是潜意识地解决
    2.跟规则游戏相比,它发生在儿童更小的时候(2到6岁),儿童对此有一定的主动性,可以掌控游戏,规则游戏则受控于相对强大的同伴,已经有些成人化了
    四类游戏中,象征性游戏既链接内部,又链接外部
    这一游戏的模仿中开始出现表象,此前的延迟模仿则主要是动作模仿,所以皮亚杰说,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
    象征性游戏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情感需要,二是认知兴趣
    儿童象征性地解决了问题,把问题同化到自己的认知水平中,从而获得情感满足、智力满足。
    成人就要让儿童在她的理解范围获得满足,让她以自己的方式去模仿,去体会,去感受。
    总结:象征性游戏出现了初期表象(例如小女孩学猫叫);象征性游戏不再只是娱乐,有了潜意识目的;象征性游戏是儿童跨出儿童世界,从现实世界回到自己世界的一个过渡地带;象征性游戏是儿童自发的游戏;象征性游戏既解决情感,又解决认知问题,功能远大于娱乐性游戏
    2018 /09/2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皮亚杰】第三章 第二节象征性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y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