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谁都能看。然而,该怎么看,区别就大了。有人是傻看,有人是真看,还有人糊涂着看,甚至有人似看非看、装模作样的看。看的本身有两个基本姿势,或是直接看,或是透过工具看。
在文字产生以前,大概是直接看,因为没有工具可用,远古之人还没有开化,没有世界观,没有方法论,除了吃喝交配以外,他不会囤积石头来获取王位,或者说,他直来直去,不会玩,尤其不会玩世。小孩子在懂事以前,懵懵懂懂的没有开化,同样是直接看,因为就算有工具,他也不会用。皇帝的新装,有人说小孩子说出了真相。其实,小孩子哪里知道真相假象,他只看到这个相。等到懂事,反而不会直接看了,因为他变成了社会人,有了群体意识,在不自觉中已经被同化了。他也不能直接看,必须用大家的方法看,不然就是另类。
小孩子最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在一问一答之间,他被大人同化了,变成大人那样的人,他建立了一套观念,这是大人教给他的,他会慢慢成为别人希望的样子,学会了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等到某一天发现,很多观念是错的,或者说对自己不适用,他想要有自己的看法,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直接看的本领丢了,很难找回来,他很焦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叛逆。其实,从叛逆变成不叛逆,就是学会了假装,你们说得对,我不和你争,保留自己的意见,有看法也不说,看起来不叛逆,不过是把看法装着。
观这个字很有水平,成年以后回过头又看,就是观。看之后是看法,观之后是观念。不用工具直接看,看到了啥,总要定个名、定个性,定的过程就是法,这是一个模型,用来描述看到的东西。名可名,就是这个意思。人类对万物的命名,未必是造物主的意思,这就是非常名。观是基于工具的观察,是高级形式的看,也是简化形式的看,让观察更简便、更快捷,无需建立最初的模型。然而,因为工具含有价值取舍,这就限定了价值取向,只能在某个取向上获知,实际上,这就是价值观。人们常说,价值观决定看法,这就是成人的世界。
看法和价值观属于两个体系,一个是个人的思维体系,一个是群体的思维体系。所以,人们偶尔会说,我来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在健全的社会,观念和看法都是合理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人一定要有个人的看法,因为别人解决不了你的所有问题,必须有自己的看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办法,否则活不下去。也就是说,若是不让人有看法,也就是不让人活,天底下没这个理。
想要读懂道德经,首先要懂得看法和观念的区别。老子建立了一套模型,关于生生不息的观念系统。然而,老子的目的不止于此,他要让人具备独立的人格,教大家建立看的思维体系,拥有吞吐天地的气魄。
慧能和尚同样如此。区别在于,老子用的是造物主的视角,慧能用的是本心的视角。殊途同归,最后都归于自得,得天之道,唯我独尊,并推己及人,善待众生。
传统文化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活的像一个中国人,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