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这个问题前,先解释下大家常说的211/985(知晓的请自动忽略):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985”工程,即1998年5月4日,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有了“985”工程。
其中“985”的含金量更高,都是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教育经费下拨的会更多)!
好了,切入正题……
文 | 职小二
1.少自慰,多自卑
前两天有幸参加一个投行朋友的新书发布会,尽管他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但是对投行这个圈子的“江湖”早已门清;再加上不管是对于应届毕业生还是有过一些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投行是多么光鲜亮丽的行业,索性就听他掰扯了一下……
投行内部的上下级制度森严,有点像军队,根本就不存在互联网公司所谓的“扁平化”管理,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上级!应届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晋升(家里没有关系的),先从分析员做起,基本就是底层打杂的,两三年后晋升到普通经理,再熬个两三年做到资深经理,只要在这个阶段没犯什么大错误的话,一般都会顺利成为副总裁(简称vp;只是这个vp跟一般公司的vp是天壤之别,一般来说公司的vp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投行的vp,算是个高级执行岗位,干活的主力)!
谈到待遇问题,这位仁兄更是满腹牢骚地替当下应届毕业生打抱不平,因为对于投行业务的应届生的应聘要求相当严格,但是待遇这两年不升反降,现在基本的投行分析员的基本年薪只有10万左右,是前几年的1/5,但是北京的房价这几年涨了又何止两倍……
身边也不止一个朋友对他说,只有工作后,才发现自己的名牌、重点、海归是假的!
这一下子让我想起去年复旦大学的一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自己上了大学后,才发现在自己一无所有”。
2.如此赚钱
有人说赚钱这件事儿,与两种能力有关:“做事能力与承受风险能力”;我觉得说的挺实在的!从结果来看(或说从老板的角度来看)衡量你做事的能力无非是:这事儿成了,付薪;这事儿没成,不存在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情况!
从过程来看,做事能力又与专注力、抗压力、执行力有关,甚至与家庭背景也很大,比如能花钱摆平的事儿难道不是一种本领吗?但话说回来,这几种能力与读不读书、读书好坏并没有必然联系!
3.大学生的坟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们学院的某个社团邀请了当时在高校领域的“网红”、畅销书《大学生的坟》作者——刘兴奇来给我们演讲;几年过去了,具体演讲的内容早就忘了,只是对他开篇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中国的大学教育是一个将要腐烂的马蜂窝,没人敢捅,捅了你也兜不住,除非有一天它实在是烂无可烂、病入膏肓,才有可能创新!
因为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特意瞅了瞅坐在第一排的人,庆幸的是,当时下面没有坐着学工办的老师或学院书记。
故事本该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一来也顺应文章主题,只是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价值观传达的太负能量了!
但是扪心自问,自我鞭策和努力坚持的就两点:1.不要自以为是的传达你以为的价值观;2.问题一分为二的看。
其中给我讲投行“江湖”故事的这位仁兄,早年就在英国获得了金融硕士,现在也在他的书里说道:目前也到了公司里有一大半的人管他喊“总”的阶段!
那位上了复旦却焦虑自己一无所有的妹子也已获得“金主爸爸”的投资!
那位说起“赚钱能力”的作者,翻看履历发现也是复旦大学的双硕士,目前也是一方领域的KOL!
还有刘兴奇,那个曾经自黑自己腼腆、胆小、成绩差的学生,说自己曾经缺乏信息指导,当年填错了专业,但他考上华中科大;说自己因为缺乏职业培训教育,但他考上华中科大的研究生;说缺乏自我认知,但他辗转各大外企、国企、民企,为自己之后的创业积累了不错的基础,现任软实力教育集团的总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