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太学是古代国立的最高学府。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汉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汉灵帝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一共刻了八年,刻成46块石碑。每块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约有20万字。
《熹平石经》,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正平直。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不绝。
《熹平石经》规模浩大,气势恢宏,是东汉时期尊崇儒学、经学发达等诸多社会历史原因产生的文化瑰宝。它对人们校对版本、规范文字提供了准确的范本,同时也对其后历朝历代以经典文献为内容的大规模石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熹平石经》后来因战乱毁坏,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历代共发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共四十六石,残石主要分布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部分藏于洛阳博物馆及北京图书馆。
(好想去看看古人留下的真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