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IT·互联网IT 森林
谁能成为下一个腾讯或者阿里巴巴?

谁能成为下一个腾讯或者阿里巴巴?

作者: 小商帮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09:54 被阅读191次

    简介:谁能成为下一个AT?百度还有可能吗?是不是会在小米、滴滴、京东、美团、头条和360中诞生呢?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公众号 | xiaoshangbang

    作者| 左刀

    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目前AT的市值遥遥领先,截止6月4日,两家市值都在5000亿美金以上,其中阿里巴巴已经超过5300亿美金,在科技互联网领域仅次于苹果、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且与Facebook只有250亿美金左右的差距。

    不考虑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直系企业,比如蚂蚁金服、菜鸟网络、阿里云、微众银行等未来可能的巨头,其他公司中,哪家最有可能成为与AT差不多量级的企业呢?

    先看看最有名气,目前体量最大的这些公司的市值,包括百度,小米,滴滴,京东,美团、今日头条以及360等。

    一度与AT齐名的百度在当前大幅落后于AT,市值仅900亿美金左右,这个估值已经与还没有上市的小米和滴滴差不多了。目前,未上市的小米估值扑朔迷离,从500到1000亿美金的说法都有,预计最终可能在700亿美金左右(关于小米到底是不是互联网企业,小米公司自己认为是的,但市场有不同意见,暂且认为是的),而滴滴寻求的估值则在700-800亿美金,两者与百度相差并不大。

    在下一个区间中,上市的京东截止6月4日的市值为543亿美金,未上市的美团,据传最新估值为400亿美金(也有传言说最高估值600亿美金),今日头条的估值约为350亿美金(之前最高估值到了500亿美金,由于监管原因下调),而360回归A股之后,当前市值为365亿美金左右(截止6月4日),动态市盈率则高达120倍以上。

    所以,从市值来看,当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中,除了AT之外,大概的排序是:

    百度:900亿美金

    滴滴:800亿美金

    小米:700亿美金

    京东:543亿美金

    美团:400亿美金

    360:365亿美金

    头条:350亿美金

    这几家企业中,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AT,或者说最早成为下一个AT呢?

    首先排除京东和美团,理由第一是两家公司都面临阿里的全方位竞争,并且并不占优势,哪怕在腾讯的加持下,两家也不占优势,尤其是核心业务在未来的布局上面,更加不占优势。第二,则是两家在海外的布局同样乏善可陈,海外的增长点同样非常的不明朗。

    京东的未来在于新零售,而不仅仅是物流,新零售的核心要点是“协同”,成本和效率都是从协同中拿的。我们以前在多篇文章中已经说过,曾鸣教授在昨天的一篇文章《互联网的下半场,拼的是协同效应》,比较详细的讲了协同这件事情。而协同则不仅仅是物流,更何况现在京东的物流相对菜鸟的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在盒马鲜生出现后,京东物流甚至在效率和成本方面已经处于劣势,这一点盒马的侯毅曾经多次提及,如果你不带有色眼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侯毅说的是对的。

    当然,京东在未来的7Fresh布局中会不断修正和改进现有的仓储物流体系,但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前期布局的很多大仓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压力,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也是近期京东不断提高运费,而菜鸟反而可以降低运费(比如百世快递近期下调运费)的主要原因。

    京东的开普勒计划全面接入小程序之后,与腾讯会更加紧密的进行新零售的推进,但核心小程序是腾讯的,线下的各个合作方也主要是与腾讯合作,所以,京东不是主导者,即便拿下了一些市场,也不会是最大得利者。(参考《京东全面融入微信小程序,腾讯联盟与阿里之战即将展开!》

    在海外的布局上,京东更加乏善可陈,在东南亚和澳洲等地的布局,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太多的亮点。

    综合而言,京东赶上AT难度很大,至少几年内是不可能的。

    美团的情况类似,业务线与阿里全面竞争,但核心业务并没有太大的护城河,尤其在成本方面,阿里的供应链协同已经快要形成(口碑与饿了么数据正在打通),之后成本控制能力和效率将会大幅提升,对美团而言压力很大。美团的反击在于与腾讯合作小程序对于餐饮到店的控制力,这部分暂时比口碑要领先很多,不过口碑正在推出“码商成长计划”,阿里的地推团队非常强大,未来与到店小程序打成平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美团核心的配送会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团的实际控制权,或者如摩拜当年一样的否决权可能会被腾讯掌控。(参考《美团收购摩拜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以及《台面上的滴滴和美团,台面下的阿里和腾讯》

    在海外业务上,美团同样没有太多的布局,在印度有少量的布局,但并未广泛布局,也未形成有竞争力的格局。

    综上,京东和美团虽然有可能市值会增长,但在较长时间内,都无法达到AT的量级。

    再看看剩下的企业:百度、滴滴、小米、360和头条。

    从核心竞争力,或者护城河的角度来看,其中滴滴的护城河在这几家里面是最差的。(参考《滴滴能否成为一家伟大的国际化公司?》

    滴滴到目前为止,并未在网约车领域形成真正的垄断,反而在这一年多来不断被蚕食,其整体服务体系、司机审核体系、技术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而滴滴想要拓展的智慧交通领域,则在诸多方面存在短板,比如在地图领域,受制于高德和百度,在共享单车最后3公里领域,则失去了ofo,自营青桔和代管小蓝单车目前都做的不成功。

    唯一的亮点在于海外的投资收购,但这些虽然在当前会有溢价,但跟国内一样,没有明显的护城河,未来是否会受到海外巨头或者当地新秀的挤压则很难预料,软银虽然有钱,但并不代表能够用钱堆出真正的护城河来。

    滴滴离成为AT这样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剩下还有百度、小米、360和头条。

    360的想象空间在于IoT领域以及区块链方向的信息安全,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去做全球的业务。

    在360的年报中披露,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122.38亿元,同比增长23.56%;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2亿,同比增长80.15%。其中主营业务包含三部分: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智能硬件业务。三部分业务在2017年的收入分别为91.15亿元、16.98亿元、10.99亿元,互联网广告及服务贡献最大。

    从当前的竞争情况来看,360的销售额在这些公司中排名靠后,从业务结构来看,几年内要出现超速度的增长难度很大,比如在应用分发领域,小程序的崛起将会吞噬其增长空间,尤其是游戏领域的增长空间,信息安全产品自身的盈利能力有限,而面向区块链和IoT的产品,在较长时期内是很难看到效果的。

    360也有增长很快的板块,比如短视频,不过由于缺乏较大的导流工具,很难做到抖音这样的规模,甚至与纷纷加入战局的BAT相比也没有优势。

    综上,360也不可能是最快追上AT的公司。

    剩下百度,小米和今日头条。

    百度公司在陆奇进入1年多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业务更加聚焦,机构更加精简,形成了信息流、AI和投资三个板块齐头并进的格局。我们在陆奇离职前曾经写过《百度能否重回浪潮之巅?》,简单梳理过百度当前的业务情况。

    从业务发展情况来看,“陆奇效应”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尤其是在陆奇还没有真正离开之前。百度的信息流、AI和投资都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除了无人驾驶之外,百度的简单搜索(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文章《为什么说“简单搜索”可能是百度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智能音箱、区块链产品、智能边缘产品BIE等,都有可能是百度后续发展的重要“武器”。而在即将进行的百度Create 2018中,百度将发布一系列有重大革命性的AI技术产品,这些充满了想象空间。

    可以说,百度到达1000亿美金的市值基本没有太大的悬念,但是否能冲击AT的市值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是无人驾驶领域目前AT也在追赶,部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在车联网方向,阿里的AliOS与斑马智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际运行经验,预计2018年装车量将超过100万台,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再比如,菜鸟无人车已经在杭州实际道路进行了测试,效果很好,在低速情况下,和百度与金龙即将发布的无人车相比并不逊色。甚至一些创业公司,比如驭势科技,在低速无人车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二是在信息流领域,竞争极为激烈,百度虽然在现阶段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了广告效率,从而提升了营收,但在增量方面是否会有较大的增长,还存在疑问。第三,百度在海外拓展方面乏力,还没有哪个领域在海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未来的缺乏想象空间。

    因此,百度虽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各个战线都会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要达到AT的量级,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剩下的就是小米和头条。

    这两家公司共同的特点在于:不仅国内做的好,国外也做的很不错。

    比如说,小米公司在印度,目前已经做到了第一名,超过三星,而在全球手机市场停滞,国内手机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小米在Q1取得了同比124%的增幅,其中在亚太地区增长幅度达到330%,这个成绩非常的惊人,说实话出乎我之前的预估。

    这说明小米不仅在市场营销上非常强,在供应链上面的能力,也比想象当中还要好一些。

    今日头条(字节跳动公司)的海外运营同样强劲,抖音海外版Tiktok在Q1成为苹果商店下载全球第一,超越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iPhone应用。自2017年下半年启动国际化以来,抖音目前已经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月活用户超过1亿,在美国、日本、印尼等地区都曾登顶当地应用市场第一。

    根据应用市场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统计今年一季度苹果和谷歌两大应用商店的全球下载量,TikTok挤进前十榜单,排名第6,超过Snapchat、YouTube和Netflix等国际知名应用。

    这个成绩同样非常的不容易。

    对于小米而言,外界最大的质疑还是:到底是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小米的互联网业务仅占营收的9%,绝大部分销售额依然来自于手机。

    如果不是互联网公司,其估值的方式将与其他手机公司一致,估值将会大幅缩水,从而影响其融资的额度。

    毕竟,苹果公司这样的企业,其互联网业务占比要远大于小米,但市场依旧是按照硬件公司给与其估值,市盈率在20倍上下,如果按照这种估值方式计算,小米估值不过100-200亿美金的级别,这与小米的融资需求相去甚远。而如果按照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小米要达到700亿甚至1000亿美金的估值,市盈率将有可能达到100倍以上!

    虽然手机业务增长极为迅速,但其利润率总体而言只是硬件公司的标准(4.67%的净利润率),小米以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上市,后续互联网板块占比能否大幅提升,估值能否受到广泛认可,目前来看存在较大的疑问。

    当然,投行对于小米能够按照互联网公司估值,主要还是基于其物联网生态的建设来描绘的(投行当然希望估值越高越好,收费更高啊!)。

    数据来源:小米,Gartner,BergInsight

    美国计算机技术工业协会(CompTIA)测算联网设备的数量在2014年至202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3.1%,到2020年达到501亿台,相当于人均拥有6.8台设备。

    数据来源:CompTIA、IDC、BR

    从图形上来看,物联网设备的增长幅度是非常陡峭的,想象空间巨大。而从小米的布局来看,其投资的生态布局确实也是向物联网方向去发展的,未来有可能会布局成为一个物联网的大型平台,而不仅仅是以硬件为主。

    当然,想象空间虽然美好,但现实是否能够做到仍然存在疑问,毕竟小米的物联网体系中,设备必须是小米生态中的产品,而阿里和京东等打造的物联网平台中,产品可以是任何一个厂家的产品,其开放性和普适性要远好于小米生态。

    除了物联网之外,小米在新零售,消费金融,社交等互联网概念上也有大量的布局,后续在这些方面也可能会有突破。

    即便按照互联网企业估值存在疑问,小米当前的供应链能力和全球拓展能力依然惊人,小米的最强性价比策略,也符合当前全球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即使以硬件公司来估值,只要小米保持全球化的发展步伐并快速推进物联网生态产品的销售,依然有可能成长为可以与苹果市值相媲美的企业。

    而对于今日头条而言,由于其内容产品的易于传播特性,布局成本较低,其实是当前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容易去做全球化推进的企业。

    我们也曾经列举了字节跳动公司部分全球化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于音乐财经

    在国内,字节跳动公司通过推荐算法迅速成长,做出了今日头条,抖音,西瓜,火山等产品,不过,目前受到了各方的狙击,尤其是在腾讯的狙击之下,进度多少会受到影响,而抖音等明星产品在经过野蛮增长之后,也会逐渐迎来低速增长期。

    根据易观国际4月份的数据显示,字节跳动旗下目前月活最高的产品为今日头条,月活在2.5亿左右,但环比下跌了9.04%,第二位抖音,月活1.66亿,环比上涨32.7%,后面为火山小视频,月活1.28亿,环比下跌22.09%,西瓜视频,月活1.2亿,环比下跌9.89%。

    可以看出,在政策监管,对手压制和竞争以及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的三重作用力下,今日头条的产品在4月国内的表现并不出色。除了抖音继续疯狂之外,其余产品都出现了下滑,且幅度都不算小。

    这同样可以给海外的产品一个参考,内容领域的产品由于进入门槛相对低,竞争会非常的激烈,而不同产品之间有各自的调性,用户在有多个选择的情况下,会选择与自己调性最接近的产品,也因此,很难有一款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绝大多数的份额。

    对于头条而言,好在外国的市场仍然足够大,通过收购,投资,和自营,加上头条系的推荐算法,仍然有足够的拓展空间,而国内的市场开始“练内功”,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变现能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抖音与淘宝和京东的合作,就是很好的变现方式。

    综合而言,我个人认为在未来追赶AT的竞赛中,目前市值靠前的互联网企业中,最有可能追上AT市值的前三名依次是:小米、字节跳动(头条)和百度。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之外,未来几年依然存在有独角兽公司出现爆发式增长,从而达到AT量级的可能性。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这一类的企业需要有如下的特性:

    1、市场空间巨大,且具有行业的普适性,不仅易于在国内推广,也易于在国际上进行推广;

    2、能够在短期内形成流量(或市场规模),最好有AT加持,给予流量或者巨大的应用场景;

    3、项目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竞争对手相对少,在海外能够提供比美国和当地巨头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4、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的龙头企业,比如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等,可能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商汤科技近期完成估值45亿美金的融资),在人脸识别、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新零售、信息流、工业4.0、物联网甚至区块链项目中,人工智能都有极为广阔的空间。

    虽然BAT也在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但商汤和旷视在技术上依然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并且公司业务高度聚焦于AI,可以与BAT,尤其是AT合作互补。

    不过,人工智能公司如果仅仅是当成“工具”来进行赋能,在估值上就会差一些,因为销售额很难做到特别大。未来不排除这些公司会介入一些比较“重”的行业,比如汽车、无人零售等,从而实现市值的快速增长。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公众号 | xiaoshangbang

    作者| 左刀

    延伸阅读:

    《京东全面融入微信小程序,腾讯联盟与阿里之战即将展开!》

    《美团收购摩拜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台面上的滴滴和美团,台面下的阿里和腾讯》

    《滴滴能否成为一家伟大的国际化公司?》

    《百度能否重回浪潮之巅?》

    《为什么说“简单搜索”可能是百度最重要的“秘密武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能成为下一个腾讯或者阿里巴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ov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