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出晚归,天天劳动,晚上回到家把自己扔进沙发,躺下来就再也不想动弹了。只是肚子里唱着空城计,咕咕咕叫个不停,催促着叫嚣着要补给。脚趴手软,头昏眼花也提醒我,身体需要能量。
没奈何,忍着浑身的酸疼进厨房,看看有没有简单、不费力就可以填肚子的东西。这一看,就发现中午从地里拿回来的那把油菜苗了,绿油油的,散发着清香,只是看着,口水就出来了。想起前几天包的抄手还剩下来一些,就用它来煮抄手吧,菜也有了,肉也有了,营养也有了,做起来也简单。我觉得自己简直太会安排了,得意三秒钟。
锅里烧水,洗菜,切好葱花,剁好蒜蓉。将蒜蓉盛放在碗里,开始兑调味料,熟油辣子两勺,生抽两勺,醋一勺,再依次放入盐、鸡精、味精、白糖少许,再加点花椒油。抄手下锅,点冷水三次煮沸后捞起来,油菜苗下锅烫一下捞起来,把勾兑好的调味料淋上,撒上葱花,喷香的晚饭新鲜出炉。
吃着饭,我的心思开始飘了。这油菜苗是上午栽剩下来的,将须根掐了,只留下嫩叶,带回来准备中午煮汤,杨姐说她先生今天在家,已经做好午饭,喊我去她家吃饭。我也没客气的去了。菜就这样留下来了。
说来机关大门口那片空地已经撂荒了几年,今年大佬们心血来潮,决定栽一地油菜,期待来年高速路边有大片油菜花。于是九月中旬,先让苗圃职工将地收拾出来一角,买来种子洒下去,倒是长得挺快,早就可以栽种了,却因为某冠影响静态一个星期,时间上就有点耽误了。刚刚结束静态,就全体出动,整地、挖窝子、植苗。几十年没有这样高强度地劳动了,几天下来,感觉全身没一处不疼,腰不是自己的了,腿不是自己的了,就连手都不是自己的了,筷子都拿不稳。
想当年,农村长大的我,那也是啥活都干过。收菜子,割小麦,插秧子,种玉米,栽红苕,打谷子,种菜,打猪草,割草,拣柴等等,都不在话下。当然清楚一粒种子从种下去到收获,再到摆上餐桌,这之间可不仅仅是艰辛两字可以概括。需要付出的,也不仅仅是辛勤的劳作。那些年之所以发狠读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能找一碗轻松饭吃。没想到时隔三十年,又和种地亲密接触。
想起大小子四五岁到我家,吃饭不老实,弄得到处都是也罢了,娃娃家都有这过程。可是后来他耍得不知姓啥了,将米抓来到处丢,我刚开口教育,婆婆就护上了,那小子更来劲,给我气得够呛。没管婆婆的黑脸,愣是顶着压力将他给收拾了一顿,婆婆一个星期没给我好脸色。
某人知道后,说收拾得好,转头给公婆上了一堂思想课,说她也是农民出身,咋就忘了种地的辛苦,忘了粮食来之不易。婆婆讪讪的:“娃娃小不懂事,长大了就不得这样干了。”某人严肃地说“那也要从小教啊,你不教他怎么知道?那些年我们几姊妹小怎么没见你们那么大方喃?宠孙子也不是这样宠法。”
后来我想,只是口头上告诉小子们种地如何辛苦,粮食怎样来之不易,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这一代,可谓是蜜罐里泡大的,哪里知道种庄稼是怎么回事。于是我给俩小子买来葵花籽,种在花盆里,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今天我们播下种子,你们两个记得给它们浇水,施肥,如果长了虫子还要捉虫。记下发芽的时间,生长情况,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你们自己去体验种植过程,弄明白餐桌上的食物是怎样来的。”俩小子开始很有兴趣,天天浇水,天天去看有没有发芽,一个星期后,大小子没兴趣了,又怕被教训,天天上楼顶去签个到,让弟弟注意观察。我家小子每天去看,后来干脆将种子刨出来看。某天看到有了白点,兴奋异常,看得更勤了,结果将种子给翻死了。
我回来看到小子恹恹的。一问缘由,安慰小子,重新买种子播下去。告诉他不能心急,更不能天天翻土,还教他隔几天浇一次水。小子不再去刨开土了,却一天看很多次。后来种子发芽了,长出幼苗了,一点一点长高了,开花了……其间俩小子觉得捉虫太麻烦了,施肥太臭了,不想再管理了。我像狼外婆一般循循善诱:“你们就管两棵葵花籽,还觉得麻烦不想种。如果农民伯伯种地也像你们一样,觉得麻烦不种地了,那我们吃什么?”于是俩小子耐住性子,浇水,捉虫,施肥,经历了一整个夏天,到秋天时,收获了两小饼向日葵,把俩小子高兴得找不着北。
再后来,夏天花椒出来了,为了让俩小子体验农民种地的不容易,某人将他们扔回老家去摘了三天花椒。从那以后,俩小子再没有浪费过粮食,也学会了节约。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也极大地丰富起来,但不代表我们要放弃勤俭节约的美德,更不代表我们要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只有在太阳下辛勤劳作过的人,在树荫下吃饭才会心安理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