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母亲有一箩筐童谣

母亲有一箩筐童谣

作者: 逃跑的田螺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20-08-24 23:34 被阅读0次

    我休完产假后,上班的时间是母亲带儿子。一晃,儿子就满两岁了,成为一个小话唠。也是通过儿子,我才知道,母亲原来有那么多童谣,只是我小的时候,母亲忙着干活,没有那么多时间给我唱。

    1.手指歌

    大拇指,二拇指,中三娘,六摆指,小咪咪,偷奶吃。

    2.月亮粑粑

    月亮粑粑,过河东东,急死啊公,急死啊奶,啊公告状,告给和尚,和尚念经,念给桂音,桂音打铁,打给门神,门神洗碗,洗给小鬼,小鬼偷懒,啊公脸垮垮。

    月亮粑粑,挑水浇黄瓜,黄瓜不上架,气死矮疙瘩。

    3.鸡蛋壳,鸭蛋壳

    鸡蛋壳,鸭蛋壳,翻过良子打个雀。

    鸡蛋壳,鸭蛋壳,翻过良子找不着。

    4.扯锯拽锯

    扯锯,拽锯,烧火放大屁。

    5.啊咪诺诺睡

    啊咪诺诺睡,妈妈爬起舂懒碓,舂得三担三,不够老老讨婆娘。

    ……

    毫无疑问,这些童谣都很俗,却很有生活的味道。乡土中国的气息不就是这样的吗?母亲没有读过书,这些童谣都是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下来的,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有些在我看来不知所云,有待考证。但是,它也可以算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诗经》大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童谣,应该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在儿童口中传唱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的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综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简直不相干;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者说。这时才有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意义上的童谣。

    正是因为口耳相传,正是因为地方特色浓厚,所以童谣的版本各异,一个地方跟另一个地方流传的会有不同。但童谣,大抵都能反映地方风情,有的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我从没制止母亲,我也不怕别人说老土。小孩子现在觉得有趣,慢慢地他也会在这些童谣中窥见一些传统农村生活的影像,会理解中国的乡土文化。我不想他和农村,和土地完全割裂开来,因为他永远是农村人的后代,是不能摒弃这些的。也只有懂得这些,他才有可能了解一些他在城里的所见所闻之外的东西,才会以一颗兼收并蓄的心去吸收不同的文化,才会成为一个包容开放的人,一个具有健康的文化观的人。

    母亲教给儿子的这一箩筐童谣,也会是他美丽的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有一箩筐童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io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