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请审视青春期的“偏激”言行

请审视青春期的“偏激”言行

作者: 品读生命 | 来源:发表于2023-11-13 14:25 被阅读0次

      先来说说小H的故事。小H同学因为作业情绪焦躁。起因是某科老师在周三布置了超量作业(第二天老师发现重复布置了作业),在同学们的哀嚎声中,其他科作业也都如期而至。当晚作业写到了十点,整个人崩溃。对老师不满,更对家长安排的其他学习任务也逆反起来。经过逐步的交流,她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我玩手机、看动漫到十点我愿意,可让我写作业到十点,然后什么都干不了了,我就想疯!”果然,引发情绪的不是事件(作业),而是认知和信念。小H特别不能接受作业增多,尤其在学校里老师占用自习时间讲课时,她的负面情绪就开始启动,而且她发觉自己在家里作业效率低,她的认知里“家就是个休息的地方”过多的作业会占据她的“休息”时间,或者说是自由的时间,这种失控令人不爽。

        那么,小H的观念有问题吗?估计很多家长老师会质问“这玩可以到十点,学习就不可以?这还是不想学习呗!”表面看来,是抗拒学习,实质真正让孩子焦虑的是“未知”与“失控”!青春期的孩子在自我同一性整合过程中,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的清醒,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所以,她期望自己的生活自己说了算——玩到十点在我控制之中。而作业过多写到十点是被动应付,我的意志被“作业”牵着走,从一开始我不知道会写到几点,这种“无知”让人恐惧,最终到十点,意味着后续没有多少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这种“失控”状态是对独立性的打击,触动了青春期最敏感的神经,所以,抛开成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可以看到所谓青春期的“偏激”都是情有可原。

        而“家是休息的地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在学校被安排一天,尤其是对学习的掌控力不那么强的状态下,多数孩子都是被推着走,好不容易回家喘口气,还要在作业里“泡”着,这种如影随形的窒息感放到成年人身上也得崩溃。心理学家贺岭峰曾有个精彩的比喻,那就是把学校看作是一家公司,而学生是我们年轻的同事,这些年轻同事们的工作状态大概是“睡眠剥夺+加连续KPI考核+不发工资+不能辞职”,这样的状态换成我们能坚持多久?如此来说,孩子们的承受力比多数成人都强!

        当然,不是为孩子言辞观念辩解,而是希望成年人多些同理心,少些批判斥责,用些有支持力的方法。那么小H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首先,共情孩子的情绪。通过以上的解释可知,孩子情绪的出现事出有因,自然也就情有可原。当我们不被情绪上头,立刻批评说教,孩子的情绪才能自然流淌。

        其次,帮助孩子提升掌控力。

        古罗马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在回答“面临生活可能存在的种种磨难,我们怎么才能保持冷静和坚强,始终做自己灵魂的主人?”这个问题时,说要“不断提醒自己,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 ”

      在这里,借助“控制环”的书写,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可控制和不可控的内容,清晰用力方向。

        在罗列的过程中,她可以意识到学习大环境、作业量等等,都处于不在我们控制的领域。而我们能控制的领域极其有限,清单中几乎只有一项,就是我们的信念,而信念恰恰是人类自由、自律和独立的基础。

        第三步,让孩子觉察情绪困扰的根源是自己的认知和观念。

      爱比克泰德说,“我们经受的大量的苦难,都源于我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我们试图向不能控制的领域中的某些东西实行全面的主权。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对另一个可控区域,即我们的思想和信念的责任。”

      借助“控制环”的阐释,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总是试图改变不可控内容,导致内耗严重。当我们未能如愿控制本不由自己掌控的东西时,会感到无助、愤怒、焦虑、抑郁。我们往往不肯承认自己可以控制信念,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归罪于外界,我们的父母、老师、环境等等。当然,许多精神疾病和情绪紊乱,都源于这两种致命的错误。

        最后,学习处理超量作业的减负方法:学会及时沟通,避免信息误差;对自己弱势内容刻意练习,对熟练题目稍加巩固。

        回看整个事件过程是不是有可控处?在得知最后的作业量时,小H和同学们只是哀嚎,而没有人详细的与老师复述核对作业,失去了最后控制作业量的机会!这个教训要吸取,以后要学会和老师及时沟通,避免信息误差带来更多问题。

      作业目的一般是巩固知识或查缺补漏。某科试卷上得分率高与失分率高的内容要心中有数,再遇到作业总体超量情况下,如果对自己不擅长题目着重努力,其他题目稍微用力,既没有丧失作业的意义,又有了对作业的可控性,就可以缓解焦虑情绪,减少内耗。

      写在最后:

        青春期是一段憧憬美好而又痛苦的阶段。在自我探索的孤独之旅中,非常渴望被人理解。不管孩子被认定是孤僻,或是羁傲不训,我们都可以尝试去接近他(她),理解和包容,去温暖平静他(她)躁动的内心!

相关文章

  • 坚持修正不好的自己

    带着思考与审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任性妄为。

  • 审视自己的言行合一

    一则 昨天做了一个梦,竟从梦中看到了自己的虚伪。 梦很长,大概就是因为我做错了一件事情,然后老公哭着要和我离婚,那...

  • 你是讨好型人格吗

    我经常审视自己,做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妥当、三观是否正确等,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令我成...

  • 做自己,成为自己是生命的主旋律

    人,最难的是觉察自己。我们可以轻易的旁观和审视别人的言行举止,因为旁观者清明,却非常不易察觉和审视自我,于是才有君...

  • 恐惧好好的在那里

    最近不知道怎么了。说话吱吱唔唔,犹犹豫豫,心里冒出N个审视批评自己言行的念头,稍有不慎就会被内心的审视指责声音打入...

  • 我心上的“紧箍咒”

    大宝的逆反表现,就是我心上的“紧箍咒”,时刻拷问着我的内心,审视着我的言行。 每个人都是一尊佛,把她看成约束我言行...

  • 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掉以轻心酿大错

    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掉以轻心酿大错 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约束言行底线,勿以恶小而为之 ...

  • 研二上的总结与反思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审视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回顾反思,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 面对伤痛

    以前在电视中,新闻里见过言行过度偏激的人,给自己以及别人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每次看到类似这样的事件,就会提醒自...

  • 重新开始

    请审视自己吧,你得决定自己的命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审视青春期的“偏激”言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kd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