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次见面
蓓蓓,背著吉他到大理木子小鎮蒼海雲做店長的北方姑娘。
第一次見蓓蓓的時候,覺得她特別高冷,因為那時候她應該在忙訂單,盯著手機,有時候用前臺的電話給客人打電話。
後來我們一起去看日出才知道其實她不是特別高冷的人,但是我們總是說蓓蓓就是老闆娘風格,一出場得起風,感覺就是包租婆的氣場壓倒一大片。
後來木子小鎮那大夥各奔遠方,進藏的,回家的,回麗江的。木子小鎮靜了很多,和蓓蓓的相處也更多了些。
第一次見她的時候就聽她彈吉他唱民謠。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只知道那幾首比較火的歌,《成都》、《董小姐》、《南山南》···這些這些。
有一次我們一起去大理大學華夏電影院看《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電影之後蓓蓓會說到很多關於音樂關於搖滾關於樂隊關於民謠,看得出來挺喜歡。她還說以前只需要花50塊就可以聽趙雷唱民謠什麼的,現在出名了花幾百塊都看不到,而且大眾知道的民謠也就那幾首比較火的,其他很多的民謠歌手根本不知道。
02 蓓蓓,我學吉他的入門老師
蓓蓓是我學吉他的入門老師哎。我總是鬧著她給我彈唱《奇妙能力歌》,還要她教我。她說包會,但是其實學吉他最重要的不是學怎麼彈,而是你能否忍得住手指頭的疼痛繼續學習和不間斷的練習,起繭是肯定的。
蓓蓓說,嘉玲你每天要彈兩個小時哦。我會點頭,哦。她會習慣性地督促我,來練琴啦練琴啦。有一次我午睡睡醒,坐著發呆,蓓蓓會說這麼閑了是不是要練琴了呀。我會突然醒過來,哎呀對哦。練琴練琴。蓓蓓其實不會很嚴厲地催促你學琴,倒是很溫和地提醒,練琴了呀練琴了呀,學不學得會是靠自己的呀。她教我的時候也是很耐心的。
03 一次采访,聽蓓蓓說她的學琴經歷
蓓蓓說:
學吉他一年半了。上大學以前就很喜歡吉他,父母總是覺得影響學習不給學。
後來上大學住校後個人時間較多嘛,就順帶兼職,正好手裡有點錢,又有一個損友哥們想學吉他,兩個人一起報名的話有優惠還送一把琴,他就使勁拐我。
報名真的是一個轉捩點,總共就去了兩節課,正式認識了下吉他,知道如何識譜,我倆就再也沒去過了,開始自學,晚自習下了找間空教室,互相學習互相比誰練得快。
民謠這個東西一開始聽的時候並知道是什麼流派,就覺得好聽,聽的第一首是高中那時候偶然聽到的'米店',所以說年前在大理九月見到它的原創獨立音樂人張瑋瑋時心裡有一種特別的情懷,比較奇妙。
所以學了吉他後就開始往民謠的路子走,認識了不少琴友,接觸了新的圈子,改變了我一些人生軌跡。
大學這幾年我沒有一個週末是好好待在宿舍裡的,還常常蹺課去趕著看livehouse。
期間有跟未蔔樂隊的前貝斯手德叔做一個公眾號叫生活在地下,主打#民謠##搖滾##生活##獨立音樂人##小日常#,深入的瞭解過一些音樂人的故事,曾經也給獨立音樂人陳麥麒寫過專輯文案,被收錄在#那個誰#的專輯裡面
後期通過一些間接的聯繫認識了一堆好玩的音樂人,看了很多場現場演出,見識過文藝女俠jam,也high爆了二手玫瑰的音樂節壓軸。
對於民謠,我還是在聽,但是不會像以前那樣狂熱了,只是聽,放在欣賞的角度,離音樂近一點,離音樂人遠一些,偶爾支持一些現場演出,畢竟再也不能像學生時代一樣簡簡單單時間大把。
04 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精神世界會更容易滿足
我會想起每次跟蓓蓓去逛古城的時候,路過九月(店名)的時候她都會說,哪個民謠歌手又來九月了,好想去看哦。我會想起,木子小鎮播著的蓓蓓收藏的歌單和她彈琴的樣子。
其實我也不懂民謠是什麼,就是聽起來覺得好聽,就喜歡聽。不過因為認識蓓蓓,我對民謠慢慢地也有了更多的瞭解和更濃的興趣。
我覺得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精神世界會很容易滿足,也更容易快樂。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