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2)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3-05-09 09:03 被阅读0次

    今天,直接看高适的现实主义名篇《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烟尘:代指战争。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摐(chuāng)金:撞击。伐:敲击。榆关:山海关。旆(pèi):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瀚海:沙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此处可能为泛称。凭陵:仗势侵凌。杂风雨:喻敌骑进攻如狂风挟雨而至。腓(féi):枯萎。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或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

    译文:

    开元二十六年,曾经随同张公一起出塞的一位朋友回来后,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事,因而写了这首应和之作。

    东北边境硝烟弥漫狼烟四起,汉将辞家远赴边关去破凶残之敌。

    战士们纵横疆场方显男儿本色,何况皇帝隆恩还有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军鼓敲,旌旗招展,大军威武出关、逶迤猎猎山水间。

    校尉快马飞奔沙海传书告急:

    匈奴单于率军大举进犯,兵锋犀利,狼烟战火已然烧到了我狼山腹地。

    贼寇到处,大地萧条破败山河呜咽,胡人凭借骑兵威力如入无人之境。

    战士阵前奋勇拼杀,早已死伤过半,后方营帐中却恣意逸乐歌舞翩翩。

    深秋的大漠衰草连天,落日映照下的孤城内,我军兵力稀少日益不支。

    身受皇家深恩却盲目轻敌,前线兵卒战至力竭仍无部队前来解围援驰。

    身穿铁甲戍守边疆的日子辛劳且长久,离别后常令家中妻儿思念哭泣。

    城南少妇孤苦无依凄恻伤心欲断肠,蓟北征人空回首频仰望徒劳无益。

    边关山重水复飘渺遥远怎可轻易抵达,绝远之地相隔万里定重会无期。

    战事酷烈,血腥的厮杀一刻未停,冷夜寒风里刁斗的报时声使人心惊。

    瞧!白刃进出,鲜血纷飞,兵士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从未计较名利功勋。

    他们浴血奋战拼杀沙场的惨烈画面,怎不让人遥忆仁勇有谋的李将军。

    自北游燕赵后,高适曾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即32岁时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第。自那时起,他回到宋州再也未离开过,直到748年。正是这段岁月的某个节点,他认识了结伴前来畅游的李白和杜甫,在游冶山水放马长啸中,与两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高适的这首《燕歌行》,语言简净,不加雕琢,慷慨悲凉,激越雄壮,它以极其浓缩的笔墨,展现了一场战争从出师、战败到被围、死斗的全部过程。

    该诗慨叹征战之苦,除了揭露将领们纵情声色荒淫失职的恶行,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参与战争的士兵身上,笔触重点放在了那些被战争无情碾压的生命身上。

    它更侧重于表现战争的惨烈,侧重在恢弘的战争场景中,再现个体悲壮的牺牲和苦难,并对这种苦难给予深沉悲悯的人性关怀。

    错综交织的诗笔,将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令人窒息的战斗气氛,以及士兵内心复杂的内心活动,有机融合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被誉为高适的“第一大篇”,是成就其边塞诗人名号的杰出代表。

    顺便说一下序言中的那位张公。

    张公,指的是张守珪。此人有来历。他长期戍边,戎马倥偬,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一方的边帅,深受朝廷和几任皇帝倚重厚爱。尤其玄宗在位时,他多次与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作战,是抵御北方入侵的著名戍边将领,且足智多谋、胆略过人、英勇善战、治军有方,立下赫赫战功,对开创唐朝繁荣昌盛的“开元之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他曾经在736年因副将安禄山讨伐契丹兵败而奏请朝廷将其斩首,当时的张九龄也强烈附议,可惜李隆基犯了妇人之仁,留下后患。

    可以说,张守珪的大半生是辉煌的,可惜没有保住晚节。他可以因安禄山渎职而不徇私情,却在两年后因唐军先胜后败的这场战役隐瞒败绩而谎报大捷,留下了污点。

    不过,人无完人,总体而言,此人还是功大于过,我们也不必苛责太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适(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ql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