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禅读书美文
恶、轮回与罗生门

恶、轮回与罗生门

作者: Iosephi | 来源:发表于2017-07-17 21:08 被阅读190次

睡前,终于还是翻开了《罗生门》。这是一部短篇小说,作者是日本近代新思潮派作家,芥川龙之介。小说讲述一个被主人清出家门的家将,在堆积死尸的罗生门下纠结自己是去做强盗,还是等着饿死。就在这时,他发现了一个老婆子正在拔一具女尸的头发,做假发卖钱。家将认为老婆子实在罪大恶极,便想把她杀了。怎奈老婆子说,这个女尸生前也作恶,而自己也是迫不得已,否则将会饿死。于是,家将便把老婆子的衣服也扒光,说自己也是迫不得已。然后,便消失在作者的叙述中。

轮回是恶,恶是轮回

坦白讲,我觉得芥川龙之介这篇小说,如果不是取材于佛教的故事,亦也是受佛教的启发和影响。

家将生活的年代,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乱世。而作恶,在那个时候早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人们作恶时,常常会想到他人也作恶,因此,来为自己开脱,更何况自己又是迫不得已呢。

作者没有写家将最后的归宿如何,但作者说,没有人知道家将后来的一切,我想,他想必是死了。或许,他的死也是因为别人的迫不得已,抑或别人也认为他曾作恶。自己作恶,自己又被人作恶,如此周而复始,似是作恶的现世报。

佛家讲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们常说佛教就是在“劝人向善”。我到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佛门教育大家的并非是如何做好事,而是如何不做坏事。事实上,没有人会在乎自己来世是不是能上极乐净土,或者是天堂,但是人们似乎都担心自己堕入地狱。实际上,所谓佛门戒定慧三学中的戒,本是提醒大家,要戒恶。所谓杀戒、妄语戒等等,终是在戒恶。从这个意义上,终生之所以受轮回之苦,也是因为恶。

有人问静波法师:“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能够度净地狱众生吗?”法师说:“在地藏菩萨的智慧中,根本没有地狱”。菩萨的智慧就在于此,没有恶念,也就没有了善念,也就没有了分别心,也就达到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涅槃寂静的境界。

《涅槃经》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人生的一切果报,都是前世或现世自己种下的因。我命由我不由天,这边是佛门的殊胜。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平日作恶,却终日想得善报,怎么会呢?

就好像家将,自己作恶,最后还是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因,在现世留下的果报,这就是芥川龙之介所告诉我们的。

事实上,无论是小说,还是现世,其实都是如此。我想起涂磊说的一句话:“偷人之人终被偷、弃人之人终被弃。”对爱情也罢,生活也罢,你若辜负生活,生活也将辜负你。生命不仅在此生与彼世轮回,也在此生无尽轮回。或许,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作者:李钊

本文首发于简书号“生活禅机”,转载请著名出处。

相关文章

  • 恶、轮回与罗生门

    睡前,终于还是翻开了《罗生门》。这是一部短篇小说,作者是日本近代新思潮派作家,芥川龙之介。小说讲述一个被主人清出家...

  • 切勿因恶生恶――《罗生门》

    看完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的时候,突然感觉故事截然而止,有些懵然,但是回头想想内容,似乎知道说的是一个家将走上盗贼...

  • 罗生门下, 世人皆恶 《罗生门》有感

    《罗生门》的创作背景是在大正五年 1916年前后, 资本主义的高速蓬勃发展下的一个背景。这是一个天灾人祸的横行的乱...

  • “罗生门效应”与《罗生门》启示

    罗生门效应是指,不同个体对于同一场景给出的不同的可以想象的解释。 罗生门效应描述了证人们如何以不同且矛盾的方式描述...

  • 人性本恶——《罗生门》

    关键词:人性本恶,人心向善 谈及罗生门时,许多人最早想到的还是1950年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所拍摄的影片,也正...

  • 罪与罚

    六扇门中罪者生 罗生门里恶鬼逃 若说人心由来恶 如何明镜照此间

  • 《罗生门》

    罗生门本是日本京都罗城的城门,后来通常被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 讨论由善变恶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理由能...

  • 荐书|《罗生门》遇见《岛上书店》

    《罗生门》里人性的欲望、良知与“恶”的纠缠展现的对人生的无奈、悲观与绝望,让我想到致郁系动漫《怪化猫》,讲的是一位...

  • 黑白世界,难分真假!

    罗生门,日本京都一处地名,后来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看过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人应该对此更容易理解...

  • 扯平与罗生门

    昨天晚上,我弟在客厅玩王者荣耀,我妈在卧室喊着问他有关他学校的事,我弟没有理我妈,我妈不停地问,声音越来越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恶、轮回与罗生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bq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