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念念观自在读书哲思
如何理解《圆觉经》中所说的“垢尽对除”的“对”字?

如何理解《圆觉经》中所说的“垢尽对除”的“对”字?

作者: 念念观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1:00 被阅读13次

如何理解《圆觉经》中所说的“垢尽对除”的“对”字?

图文:皆仁法师

有人问起:“《圆觉经》‘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中‘对’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经文完整的部分。

《圆觉经》中说:“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那么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应该如何理解呢?

其实,这一段经文是彰显绝待真心的,用以显示圆照清净觉相的体。

经文中,用摩尼宝珠来比喻圆照净心,用宝珠随现五色的特性来比喻五蕴身心。

然后进一步观察,这妙圆无碍的觉心,本来并没有五蕴,只是因为无明之业幻化而显现,都是从妙明真心中显现出来的。就像那摩尼宝珠根据映照的各种颜色而随机映现各种颜色一样。但是众生不能明了自己的真心,所以错认五蕴的幻相为实,就像愚痴的人手执摩尼宝珠,见珠子映现出来各种颜色就以为珠子本来就有各种颜色。

众生错认五蕴为“我”,障蔽了妙明真心之体,所以称之为幻垢。也就是因为错认五蕴的幻身为实而以此障蔽了妙明真心,就像摩尼宝珠的光芒被尘垢所遮蔽一样。

当菩萨以观的智慧照破五蕴皆空之后,明了妙明真心,这时才堪称为菩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还有二元对立的相对之心在的话,那还是无明尚在,真体并未显现。只有对待一忘,能所双绝的时候,才能彰显绝待的真心啊。

最后,借宏智禅师的一首偈子作为结尾:“绝待而灵,无得而名。就位难辨,借功证成。合伴应时节,随事放光明。神歌社舞闲心适,块雨条风乐太平。”

大家能够体会到吗?

相关文章

  • 如何理解《圆觉经》中所说的“垢尽对除”的“对”字?

    如何理解《圆觉经》中所说的“垢尽对除”的“对”字? 图文:皆仁法师 有人问起:“《圆觉经》‘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

  • 大乘经典《圆觉经》四句经文,了悟“圆觉”智慧,人人皆可成佛!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简称《圆觉经》又称作《大方广圆觉经》或是《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经典。是记...

  • 陈青云破斥印广法师诽谤【华严经】是“有二法”

    陈青云破斥某人的诽谤【华严经】是“有二法”如上帝造人,破斥诽谤华严经“略带圆味”!【华严经】是对各大菩萨所说之大乘...

  • 一花五叶,五家分灯

    读过《四十二章经》、《金刚经》、《圆觉经》、《华严经》、《药师经》等等佛家巨著,或者对《五灯会元》是有种缘兮缘兮、...

  • 圆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唐罽jì宾三藏佛陀多罗 译 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

  • 圆觉经

    人生来不是有罪,而是有缺憾,不完美,不圆满,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有业,有善业、恶业,以及不善不恶的无记业,这个业不是罪...

  • 圆觉经

    圆觉经原文 唐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 圆觉经

    圆觉经原文 唐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 圆觉经

  • 圆觉经

    圆觉经原文 唐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理解《圆觉经》中所说的“垢尽对除”的“对”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cz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