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魏老师的故事
先生已作古,铿锵有回声——纪念王富仁先生

先生已作古,铿锵有回声——纪念王富仁先生

作者: 魏智渊 | 来源:发表于2017-05-13 15:03 被阅读0次
王富仁先生
缘起:惊闻王富仁先生作古,内心是十分伤感的,但是,我非先生弟子,并无资格写纪念文章。然而,不久,寅年兄转告我,说先生的博士生李金龙老师(汕头大学学报副主编)希望我写一篇回忆文字,记述一下关于《古老的回声》再版的故事。不敢相忘,今日终于空出一个早晨来写,写完后同步发给寅年兄和北师大杜霞教授(她是王富仁先生的弟子)。杜老师很快回复我,说正是今天,汕头大学在为先生开追思会。
我没想到如此之巧,于是,通过寅年兄,征得李金龙老师同意,发布此文,以缅怀先生。

第一次读到王富仁先生的文章,是在陕西教育学院的阅览室里,偶然看到他关于鲁迅的现代性的研究。当时非常吃惊,没想到鲁迅还可以这样读,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毕业后我到县中教书,最喜欢讲的作品就是鲁迅作品,当时的教参还非常陈旧,先生的文章和书籍(当然,还有林贤治等鲁迅研究者),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鲁迅先生的形象一下子立体起来,丰满起来,不再是一个与当下无关的历史符号,或某种观念的片面的象征。

2002年前后,我进入网络,两年后脱离体制,开始了教育吉普赛人之旅。大约2006年的时候,我加入了全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改革团队“新教育实验”,并与干国祥、马玲两位名师一起组建了一个叫“新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即现在南明教育的前身),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团队中,我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以及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书目的研究实际上从这时候就起步了。

有一天,干国祥(南明教育总校长,“全人之美”课程的总设计者)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正是先生的《古老的回声》。一读之下,立即十分喜欢。上次因一本诗歌研究的书而兴奋不已,还要更早上十年,是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

实际上,诗词研究的大家颇多,但研究方式,仍然大体不脱“训诂、义理、辞章”。而讲义理,又多是一种所谓客观的解释。不说专门的研究,类似《唐诗鉴赏辞典》这样的作品,仿佛商店里摆满了精致的货物,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但是却勾不起购买的冲动。用之于教学参考,可以解决基本的词句梳通,却少了一些能够触及灵魂的东西。然而,《古老的回声》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

什么感觉呢?

这些被分析的诗歌,我第一次感觉到“看见”了它们。例如先生对《春晓》的解读,短短四句,写了一万多字,然而,这首诗却第一次清晰地活在了我的生命里。究其原因,似乎恰恰是先生不守诗歌研究的本分,大量地引入心理学、哲学与文化理论,从而将一首诗歌创作的心理过程,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而且,这一过程是充分潜意识的。诗人在这个春天的早晨醒来,他的心理所经历的变化过程,一下子变得清晰可感。读诗的感觉,不再是面对一个客观的东西,而变成了一次再经历,并且是十分新鲜的有层次感的经历,似乎自己的感官也再次被唤醒了,这是一种阅读解读诗歌的文章时很难遭遇的高峰体验。相形之下,大量学院派的解释,更像是解剖文体为诗歌的尸体。

应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呢?

生命感!

这是在《文心雕龙》原道篇,在《人间词话》,在叶嘉莹先生的解读中所曾经历过的。在这里,丰富的浪漫、与惊人的精确,被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了。而解读本身,也便成了诗,成了诗人、解读者、阅读解读者围绕着诗歌本身的一场隐秘的狂欢或高峰体验,妙不可言。

之后,这本书便成了团队内部的必读书。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南明教育的“全人之美”课程体系,是超越知识中心主义的课程建构而崇尚儿童中心或生命中心的,我们的研究本身也在力求恢复知识的动词属性,恢复知识与生活、生命之间的关联或共鸣。我们甚至开发了专门的晨诵课程,反对死记硬背,强调当下感受,是谓“与黎明共舞”。而《古老的回声》,无疑成了深具启发的利器。

不久我写了一本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习作,最初叫《构筑合宜的大脑》,后来改名为《教师阅读地图》,一直比较畅销。这本书中选取了几本文本解读方面的书籍,《古老的回声》就在其中。

2009年开始,我牵头负责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旨在倡导深读。半年后,升级成为“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简称网师,即今日南明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前身)。我们试图改变教师不读经典现状,因此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领域、文本解读等领域的经典作品直接作为课程。而在文本解读领域,我们最初开设的课程有三门,就是《人间词话》、《古老的回声》和“文本解读与设计”,而且一开就是多年,影响了许多老师。

不过遗憾的是,当时,《古老的回声》并没有畅销(我认为跟书名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好书绝版,坏书大行其道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买不到怎么办?我们发动网师学员,开始了手工录入,然后制作成电子书当教材用,大家热烈响应。

因此,听到先生作古,网师学员们纷纷留言:

很多记忆在眼前飘,因为这个《古老的回声》,我真正蜕下虚饰的铠甲,真正走进网师。
有点沉。但不悲!
有些东西在星火相传。
这是网师第一门功课第一部书。从这里,了解屈原和家族“神秘主义”之间的“生命密码”,在《野草》解读篇中第一次认知整理与部分的关系,从《春晓》里知晓意识与潜意识。而灰菜,以《孔雀东南飞》的切身体验跟王先生的解读对话,也开启了我对文本的批判认识……也从这里,我开始步入“大学”殿堂……
王先生精神永恒!

……

当时网师的课程要求很严格,都要提交作业,而且作业动辄上万字。因此,穿越了这些课程的老师,对这本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可能先生根本想象不到,他在《古老的回声》中所运用的工具,所解读过的诗歌,已经被一批一线语文老师仔细消化过,并且从此活在一些教室里了吧?

大约五年前,我接受执掌新阅读研究所的好友朱寅年兄的邀请,组建团队,开始了持续三年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的研究。当时,在寅年兄的努力下,新阅读研究所的书目研究已经十分严谨和出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为对我的专业和公正度的信任,在书目选择上我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在计划中,书目分为10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100本学科阅读书目。基础阅读书目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实践和人文社科背景为主,而在学科阅读书目中,语文约有20本,也涉及到从语文课程论、文本解读到教学实践等诸多领域,而在仅有的几本文本解读书籍中,《古老的回声》是当然之选。当时的想法是,这么好的书,不能容忍被埋没,一定要让更多的老师看到。

就在书目制作期间,大约2014年前后,意外地接到一个电话,是北师大的杜霞教授打来的。原来,她是先生的弟子,从网络上搜索到我们将《古老的回声》制作成了课程,很感兴趣,希望我来参与,推动这本书的再版。

我当时大喜,立即告诉杜霞老师,我正在制作书目,这本书肯定会入选。而且当时很有把握地说,书目2014年9月就会公开发布,除新阅读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外,腾讯网也会有专题同步发布。我讲得这么肯定,是因为我是这个书目的主持者,而发布时间也是跟寅年兄约好的。

为什么我会“大喜”呢?

因为我虽然从未拜访过先生,但他的作品很早就影响了我。而《古老的回声》制作成课程后,在我们团队以及辐射的教师圈内(这些教师遍布五湖四海),已经成了我们的共同语言与密码之一。更何况发掘好书和推动出版,一直也是我们的心愿,从童书《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到教育学类的如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之类,都是我们团队挖掘、传播和呼吁的。能为推动《古老的回声》再版出点力,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很快,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张丹老师就联系了我。我也表态,完全配合和听从安排。张丹老师嘱我写一段话用于封底,我写了这样一段:

相比于那些铺天盖地却隔靴搔痒的诗评,王富仁先生从心理学等角度入手,既有深切的生命感受,更能真切地还原诗歌涌现之初的微妙与生动,并抽丝剥茧地展现开来。在诗与思的交融中,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留下来的古老的回声,第一次如此清晰又动人地呈现在眼前,令人如饮美酒,难以忘怀。

这已经是2014年3月的事了。我说得信心满满,板上钉钉。于是,等拿到书,封面上添加了这样的字样:“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入选图书,书目将于2014年9月由腾讯网和新阅读研究所联合发布。”

然而就从这一年开始,发生了许多变故。先是因为一些原因,新教育研究中心不得不整体脱离新教育实验,成立南明教育,开始在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开始投身私立学校,让“全人之美”课程落地生根,再是朱寅年兄因为一些原因辞去新阅读研究所所长一职,书目就被拖延了,审查了,修改了。更重要的是,学科书目被整体取消了,这样,《古老的回声》终于没有进入书目,我很尴尬和不安,觉得很对不起先生、杜霞老师和张丹老师,但似乎也无能为力。

再后来,就听到了先生作古的消息。

寅年兄也很伤感,转来了钱理群先生怀念先生的文章,我这才知道,先生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院派,在某种意义上是学院派中的另类。他不仅是一个卓越的教授,更是或者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大写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研究鲁迅,是怀着深沉的使命感的,是自觉地有所担当的。他所做的,不是所谓的客观的学问,实际上是将学问同时作为性命之学。因此,他的研究,包括对诗歌的研究(这也算是跨界吧),是蘸着生命的汁液的有温度的研究。而他的作品,能够在我们团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也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做人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反抗异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又不是一味地反抗,或者主要不是反抗,而更强调一种建设者的姿态,例如对文本细读的重视。而在这两方面,《古老的回声》同时满足了我们。

很早我就知道先生很关注中小学语文教学,并且出版过相关论著。但也是通过钱理群先生的怀念文章,我更真切地领会了这种关注背后所潜藏的使命感。如果说,先生只是作为长者,作为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而关注、关心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话,我们则是以教育(当然包括语文教育)为终生使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听到了这种召唤,并且积极地响应。

所以,先生,请安息吧。

哪怕在基础教育界,您也并不孤独。您的思想与学术,您对教育、对文学、对学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深沉的责任感,将在我们这里,在更多的人那里,产生悠远的回声……

我想,这也许是纪念您的最好的方式。

2017年5月13日星期六于运城国际

《古老的回声》新版封面与封底

相关文章

  • 先生已作古,铿锵有回声——纪念王富仁先生

    缘起:惊闻王富仁先生作古,内心是十分伤感的,但是,我非先生弟子,并无资格写纪念文章。然而,不久,寅年兄转告我,说先...

  • 悼金庸先生二篇(古体七言)

    其一 先生今朝一作古,英雄迟暮归尘土。 问天再借五百年,只为人间有江湖。 其二 先生今朝一作古,英雄迟暮归尘土。 ...

  • 一日得 20160525

    杨绛先生作古,又是一场告别。多少唏嘘刷屏,我愿先生走好。人生百岁者多,德才俱佳者少。先生已走,风骨长存,采撷六点,...

  • 先生,走好!

    杨绛先生作古,又是一场告别。多少唏嘘刷屏,我愿先生走好。人生百岁者多,德才俱佳者少。先生已走,风骨长存,采撷六点,...

  • 诗意丹心: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

    大梁李滨杜长富周爱丽四位书法家书傅教仁先生贺建党百年诗歌及朗诵会。 傅教仁先生已年过八旬,是一位老共产党员...

  • 仁耀东方——纪念南仁东先生

    (文学与新闻学院作者:吴艳函) 踏平坎坷艰难寻‘它’,埋进深山志在高远。——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他的政治面貌一栏写...

  • 中国历史 明2022/5/1(123~125)

    阳明先生王守仁 王守仁曾经在自己的家乡创建了阳明学院,于是他就被大家称为了杨明先生。他的父亲是一个状元,他...

  • 纪念先生

    小时候 先生是一首短短的诗歌 我在读着 先生在写着 长大后 先生是一篇长长的散文 我在背着 先生在写着 后来啊 先...

  • 纪念先生

    文/新晴 25日上午,微信群聊中有人分享文章,传播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转载这个消息的公众号没有多少影响力,也并非专...

  • 纪念先生

    整天,手机上,公众号里都满是先生。看着先生儒雅,看着先生淡然,看着先生一次一次与爱人离别。先生的痛,全写在着柔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生已作古,铿锵有回声——纪念王富仁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mx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