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绿油油一片,多少资金就此蒸发了。很多人哭了,甚至还有要去跳楼的!
再看今年的企业经营状况,多少企业破产重组,多少企业时开时停,又有多少企业亏本经营,维护那可怜的阵地。似乎停产减亏,失去的阵地就再也夺不回来一般。
比产品质量令人欢喜,比盈利水平令人振奋,可是比谁更能扛得住亏损,实在令人难过。
行业病了,需要输血,却还在不断地流血,快要流尽鲜血病死的节奏。
谁来拯救企业于危难?资本市场厮杀的血腥,不见硝烟的战场,让我这个做过期货,看过股市,也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日日煎熬得很。
上周,由我主持投标售卖产品。因为工作忙碌,投标环节的《告风险书》没有认真告知参与投标方。说白了,宣读不过是过场,来参加投标,肯定是了解的。早就告知了很多遍了,即使投标前不宣读,也并不违规。也没有人怀疑投标的合规性,毕竟所有的结果进入大数据,没有人可以弄虚作假。
然而,初拟的投标价格实在是出乎人的意料,远远高出产品的实际价值,给人一种所报对应标的不一致的感觉。我知道,投标一旦关闭锁定价格,中标者必定亏损,并且亏损额不在小数。所以,早已不再赘述的《告风险书》,我又郑重其事宣读了一遍。并确认他们是否知道所投标品为ABCDEFG中最差的一种。纷纷表示初投未知,现在清楚了。于是协商一致同意,修定投标数据。
不可思议的巧合发生了,第一次录入的草拟报价和修订后投标价格排名是完全一致的,修订后的价格明显较第一次录入的草拟报价加入了理性成分。
本想事情,就此顺利结束。其实,依据流程,就是结束了。
然而,事情来了,本来是正常工作,没有任何问题。然而投标方A,抱着必须中标的目标而来,不中标就不行。然后找出各种理由与我们死缠烂打。结果,竟然说出了,我们履行《告风险书》误导了他,否则他会高报很多,一定可以中标。呜呼,我们本好心好意或者履行流程一字一板工作罢了,结果被戴上“罪魁祸首”的名号,我们真是不敢当啊!
其实,我知道即使A中标,A也有理由找出不是来埋怨我们。因为A来参加投标,不愿意完全遵守投标规定,总是想着打听消息或者篡改结果。如果不同意,他就明里暗里怀疑你弄虚作假。遇到这个客户,让我烦气透顶了,而我不能烦气,我得耐心把事情沟通明白了。
最终,经过三个小时的协调,维持正常投标结果,不接受没有根据的异议,事情总算落地了。
想想这次投标报价,参与投标方明显把价格抬高好几个层级,有种江湖义气做事情的感觉,为了中标而中标,完全不顾企业的血汗钱是否会白白流失。难道中标就一定比不中标更好吗?虽然很多时候,中标会亏得更惨,不中标反而是幸运的事情。可是参与投标的人,太多太多希望宁愿亏也要中标。这到底是为了啥?疯狂忙着亏钱,也上瘾吗?呜呜。
经历这次插曲,我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市场疯狂了,你理智了,你就是疯了,你就是有毛病的。所以,当全世界都疯狂的时候,无需告知谁疯了,愿打愿挨,各自承受吧。从此以后,把事情做得更加滴水不漏,能不说的友情提示再也不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