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在外地帮儿子搬家。期间,我无意间在微信群里看到她发出的水果蔬菜照片,还有热情洋溢的介绍。
这个群是老家生活区门口那个小超市建的。于是我就知道了,也住在这个生活区已退休了的她又有了新的工作。
她不仅是我的同事,也是老朋友。十几年前,我们同住在另一个生活区,两家的儿子又同岁在同一个幼儿园。两个孩子相处得很好,经常到对方家里玩。后来,我们又同时搬到了现在的生活区。多年后,她又随单位建制整体分流到我所在的公司,这样我们又成了同事。
没两年,她又随单位建制回到了原单位。再后来,随着孩子们都到外地上大学,我们之间也失去了联络。只是偶尔在生活区门口见到时打个招呼。
尽管这样,我在心里一直对她怀有一份亲近和喜欢。
再说回我得知她在超市工作的第一反应。
这家超市贴出收银员招聘启示有很长时间了。我在买菜的时候出于好奇问了一下收银员的收入。才两千多元,无怪乎一直没见新员工去。
知道她去了,我第一感觉是挺好的。超市就在家门口,收入虽不多,但比我在平台上码字挣得多。最主要的,退休后选择做事情而不是躺平,这种精神是我欣赏的。
但随之我又产生了一种担心。就是:我们在超市里见到,她会不会尴尬?也许在潜意识里,收银员这份工作似乎不那么合乎我们曾经的身份。
从外地回老家后的第二天,我去门口超市买菜。当看还是原来的那位收银员之后,我松了一口气。但我心里惦记着她,于是在付款时闲聊似地问了一下,她果然来这里当收银员了!
“她以前是我同事,工作很认真。”在她新的同事前,我说。
又过了两天,再去超市,这回她在那儿。
“嗨……是你啊!”我喊了她的全名,有一些的别扭,但也别无选择。前两天我在日更文里流露过我不喜欢别人喊我三个字的全名,但她连名带姓只有两个字,只喊她后面的那个字,我们之间还没有那么亲密。喊她的姓前面再加上一个小字,我们年龄相近也感觉别扭。
“嗨,杨!”她自然而然地说。
做同事时,她是喊我主任的。有那么一瞬间的不适应。但长期以来的波澜不现于色,还是让我微笑着与她攀谈起来。
我先是对她这份新的工作表示“挺好的”。她也说自己找这份工作主要是退休了想找个事做。
她说话的时候,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我担心的她的尴尬,一点儿也没有。
也许,她是怕我尴尬,才表现得这么自然。
不管怎么样,以后我再去,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总是一边挑选着想买的东西,一边同她远远地说着话。
但有一天,我还是小小地“那个”了一下——
“杨,店里新来了水果!”她笑着说。
另外那个收银员是经常这么向我推销的。可是从她的嘴里出来……
只是一瞬间的不适应,就像是上次我听到她只喊我的姓一样。很快我就在心里也微笑了。
她是真的把我当成老朋友,也是真的热爱着自己新的工作岗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