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读后感目录
这段时间读了四篇张贤亮的中篇小说,虽然每篇都有不同之处,每篇都令我很感慨,但后面我还是要去读不同作者的书了,我得利用有限的生命多读些不同风格的书,好接触更多的思想火花,让自己尽可能活得明白些,莫稀里糊涂枉过了此生。
我卫校刚毕业时分在婴儿室工作,和产房相邻,经常会被唤去产房帮忙。我深知一个人来到世上不容易,从娘肚子里出来,就要突破重重关卡,而受孕更是亿万个精子生死相搏后的硕果仅存。我以此推断,投胎为人,肯定是非常需要庆幸的小概率事件,所以一定要珍惜,一定要让有限的人生悟出些道理来,不能和猪狗一样只知吃喝,草草一生。
我想,《河的子孙》的主人公魏天贵一定也是如我这样想的。虽然他是个不识几个字的农民,但他知道,人必须选择性地做一些事情,要有自己的良知和主见,不能随波逐流,不然这辈子就白活了。
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大海中的一个泡沫而已,浪那么大,不随波,谁扛得过呢?
魏天贵是黄河边上穷乡僻壤魏家桥庄子的村支书,在那段非正常的历史时期,用他的机智和良知在浪尖上弄潮,不但保护了一批下放的老干部,还为自己和乡民求得了更多的生机。
大跃进时,他一边紧跟形势放卫星,睁着眼睛胡说八道,把粮食产量浮夸到天,把好好的种子毫无科学根据地深埋几丈,明知这样会颗粒无收也严格执行上面的指示,背地里,他带领村民偷偷开荒,用掺了水的酒和蒙古人换黑豆种子偷偷种到荒地里,帮助社员们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在全国都大批饿死人的情况下,魏家桥大队没有死一个人,没有一个得浮肿病,魏天贵还获得了“农村模范党支部书记”的光荣称号。
那个荒唐的年代,蹲劳改都要下指标,迫于压力,魏天贵在悄悄放跑已被暗定要蹲劳改的“黄毛鬼”魏德富后,无奈指使“独眼”郝三捅死队里二十只羊,以完成蹲劳改的指标。此举虽然让全庄的人吃饱了肚子又免了牢狱之灾,最终却害死了郝三,魏天贵为此一直生活在负疚之中。
《河的子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些内容,由此我想到现在和过去存在的种种指标:交警抓违章罚款有指标、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外有些单位还有年生育指标,超出指标的怀孕即使头胎也要打掉、各省市有不同的上大学指标,分数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可以上同一所学校、还有以前的参军指标、农转非指标、现今的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指标……
我们的指标还真是不少。我们大部分人都相信各种指标都是国家为了暂时的困难所作的无奈之举,都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生活得更好。我也相信每一个政策出来时也都有说得通的道理。
文革时蹲劳改下指标时一定也会有一套说辞,我没经历过,我猜测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指标,谁会去深挖什么特务、历史反革命、坏份子呢?如果不把这些人挖出来,又如何对现行反革命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呢?如果任由反革命分子悄悄腐蚀社会,政权还能稳定吗?政权不稳国家不是要瘫痪了吗?国家一瘫痪国外势力不是要趁虚而入了吗?那样不又要民不聊生了吗?
如果当时的潮流就是这样,有什么理由反对呢?魏天贵用各种各样的鬼主意默默地反抗着这个潮流,因此被人称为“半个鬼”。而他做的这些事却只是为维护每个人都能吃饱饭这个权利,如今看来有什么错呢?可他仍然陷于时而得意时而忐忑时而负疚的复杂心情中,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偷吃零食的孩子,偷到嘴里时是兴奋的,偷的时候是紧张的,吃下以后是忐忑的。因为毕竟不是光明正大之举,毕竟不是家长推崇的行为,也没有确凿的依据可以反驳妈妈说的“吃零食有害健康”的理论,孩子偷吃只出于嘴馋的本能。魏天贵所做的也不是光明正大之举,也不是政府推崇的行为,他也没有确凿的依据可以反驳上面那些冠冕堂皇的道理,他只是出于一种良知需要安放的本能。
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当今社会中那些紧跟潮流的人和事呢?我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