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读者朋友,大家好。想分享阅读一本书的缘由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的好,也可能原因是这本书的不好。那么阅读《心态》就同时让我具有对这本书好与不好都想表达的想法,这时我的文字就出现了,好与不好已不重要,当下的觉知才最重要。
好,是因为一本《心态》会让你有一种想从固定性型思维,变化到发展型思维的思考和觉知。显然,该书中介绍了很多案例,就是为了证明一个具有好的心态的人,即发展型心态或者开放型心态的种种身心得到舒展或者惬意生活场景。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看到一个现象,从而生产生了各种想法。诸如,我怎么看别人对我的看法,怎么逃避不被别人看不起,或者怎么就能真正放松下来等等意识行为。这些的想,或许可以叫妄想,或许你都能从阅读《心态》中汲取一些养分,找到一些开悟的时机。这是这本《心态》好一面。
事物往往是有两面性的,一本书也同样存在好与不好的点。这本《心态》坏的部分主要是讲道理,而没有真正讲明白真正该如何保持健康而积极的心态。纸上谈兵,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讲,这本《心态》就显得太有些小众了。
要知道,书中的案例,和描述的人各种心态的处理办法,如果仅仅从固定型思维到发展型思维,从内向型心态到开放型心态这样过度,未免太公式化,套路化。要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没有哪个人不想具有好的心态,好的思维品质,好的快乐的人生。但最终真正能进步,或者说成长或者进而成为卓越的人士,少之又少,我始终坚信从心态到整体,世界是那么荒诞而机智。
在心态处理方面,人难免会走进死胡同,但人也未必会执念,或者一直保持开放。人性生来就是复杂的,不能单一从固定和发展两个维度去衡量你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从而我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想变得真正有所成长,真正有所收获,要想真正拥有好心态,拥有好智慧只能从生活中来,从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找到属于你自己调整心态的良药。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找到调整心态的方法和时刻表。
好的心态当然重要,但这好,并不是仅仅从一本描写《心态》的书就能直接获取,还是那句老话:绝知此事要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