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
行承72候节气~清明

行承72候节气~清明

作者: 行承72候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20:54 被阅读0次

2020年04月04日清明节气

万物生长此时,

皆有清洁而明静,

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气三候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鹌

三候虹始见

1

清明风

古人认为,地气冒出会形成风,天地交融也会形成风。

《吕氏春秋.有始》称“清明”为八风之一,八风即八方之风,“巽气所生,一日清明风”巽占东南,东南风即指和暖的春风。

2

上巳节、三月三

广为流传的《幼学琼林》在叙述杂节气时写道:“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四月乃始麦秋,端午却为蒲节。六月六日节名天  ,五月五节号天中。”

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阴历日期不易固定,曹魏以后,定上巳节为三月三日。

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三月三其不仅是汉族节日,也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不同的民族都会在三月三有着盛大的庆典活动。

图片:耀哥

“巳”之意

《玉篇》以“嗣”释巳,可见“上巳”有“尚子”之义,与人类生殖繁衍的意象有关。

上古先民选择这一天来进行祈祷活动,还有祈子这一重大意义,以图滋生繁衍,壮大族群。

上巳节中的高禖神

相传简狄吞玄鸟之卵,孕而生契,是为商之始祖,因此被后世奉为高禖神司管婚育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

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丰满的体态,代表着生殖力。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

上巳节仪式:修禊、祭高禖神、祈求生育、射雁司蚕郊外游春等等。

修禊”,是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即人们到水边洗濯,以预防病、消灾祈福的仪式。《后汉书,礼仪志》曰:"是月上巳,宫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fu除,去宿垢疢chen,为大洁。”

春日万物生长,病毒易生,修禊是为了达到“清洁而明净”的目的,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清明”。

上巳节临水浮卵即为其主要活动,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水中,任其漂流,拾到者食之,以求可育子嗣。所谓“长安水边多丽人”,想必丽人们也是去举行类似的祈祷活动。

浮卵后衍为浮枣,再衍为曲水流觞shang. 此时由于文人的参与,已赋予了上巳节踏青雅集、畅叙幽情的内涵。

3

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若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计算,差不多就是清明当天,所以《燕京岁时记》中有“清明即寒食”之说。

也可以说,寒食开启了清明这一节气,而当这一节气成为节日后,也便延续了寒食的习俗。

寒食禁烟火,只吃冷食。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拔河、放风筝、射柳等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4

上巳和寒食,生与死

在古人,祭祀高禖就是祭祀祖先,这一习俗最终演化为后世对先人的祭扫活动,而寒食正因近于此时,所以也曾被立为“祀祖节”。

孟浩然在“上巳洛中寄王九迵”一诗中同时展现两节的风俗活动,即"浮杯上已筵”和“斗鸡寒食下”。究竟是那年的寒食正逢巳日,还是上巳那天巧遇寒食呢?一时间,寒食、清明、上巳走碰了头。

寒食也好,上巳也罢,都在清明前后。二者原本都与祭祀祈祷生育有关,到后来则明确为:

寒食祭扫以怀先人,上已求子以开来者。

在我看来,“生”于“死”同在,清明节也有着祭死迎生寓意。

5

与清明节相关的诗文

与寒食节相关的文学作品,最数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的《寒食诗帖》,这张贴写在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

苏轼书四十六岁时贬到了黄州,满眼的清苦苍凉心中难免低落消沉,他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挥笔写就惊艳书坛近1000年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图片来自网络

自我来黄州    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    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    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    泥污燕脂雪

闇中偷负去    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    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    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    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    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    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    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    死灰吹不起

6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昔日以演出时令戏《焚绵山》来纪念被焚而死的贤士介子推,此时往往会出现降雨现象,传说此雨乃上天惜子推之贤而降,以熄绵山之火,故名“泼火雨”。实际上,在此期间,正是来自东南的海洋暖湿气比较活跃的时候,它与北方的冷空气交锋,展开空间争夺战,便会呈现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

7

死亡的尊严

生和死是一件事,

如同江河与海洋也是一件事。

~纪伯伦《先知》

黄庭坚《清明》

泰戈尔说,终止于衰竭的是“死亡”,但“圆满”却终止于无穷。

什么是圆满呢?带着尊严离开是否也是圆满的一部分?

中国宋朝文学家黄庭坚所写《清明》一诗: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蔫共一丘。

诗中说:

有个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回到家里,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盛情招待他。

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都在世间活着,却拥有不同的尊严和意义。

时间无情,无论贤、愚,人终归一死,死亡的手掌抹平了人生的一切差别。

日本电影《入殓师》

影片里,被白雪覆盖的田野、远处天色相融的雪山、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野鸭(大雁)、男主角小林在河堤上沉浸在低沉的大提琴声中.........

前两日跑步时一直听着这首曲子,舒畅的曲调撩动着情绪上扬,在奔跑中心不断的张扬开,身体也更加的轻盈,那一刻感受到“活着真好”。生命的共鸣可能就是如此。

Memory 电影入殓师主题曲 久石让_腾讯视频

《入殓师》有一幕中,小林激烈地拥吻他的妻子,想必是在看到死亡后的恐惧,内心燃起对生命、对活生生的人的渴望和欲望。死去的人身体是冰冷的,活生生的人是有温度的。小林在拥吻了深爱的人,感受到有生命的人身体散发出的温度后,他才真正地缓过神来。

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把尊严还给死者,如何透过这庄严且优雅的仪式与死者最后一次告别。

如果无法阻挡生命的逝去,至少给予一个仪式感的告别吧。

“死亡就是一道门,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进入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守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穿过那扇门,说着一路走好,总会再见的。”

8

节气与人,环境与人

随着天气的转暖,望江公园里迎来了成千上百的白鹭,这是它们繁殖交配的季节。

上周末去望江公园时,经过那片白鹭栖息的竹林时,头顶传来它们的呱噪声,甚至斗殴时的鸣叫声以及翅膀扇动的声音,抬头一望黑压压的一片鸟群。

身处环境,即使我们不知道24节气,但是看到花开鸟筑巢,便知道这是春天来了。

即使这些天微风夹着倒春寒的凉意,我还是将通往阳台的窗留出一条缝,让风夹杂着各种花香和春天的气息来到我的家......

人类的活动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在大自然中找到规律,尊重规律;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产生对自然的敬畏,

因为对自然的敬畏,对世间万物也就有了敬畏。

顺应自然规律,万物皆生长

欢迎添加下面二维码做交流分享

相关文章

  • 行承72候节气~清明

    2020年04月04日清明节气 万物生长此时, 皆有清洁而明静, 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气三候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

  • 行承72候节气~小满

    2020年5月20日小满节气 小满是24节气中第8个节气 饱满的绿色 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名称大都可以见其名而晓其意...

  •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2020年5月5日立夏节气 立夏是24节气中第7个节气 立夏一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立夏二候,蚯蚓出。...

  • 行承72候节气~谷雨

    ​2020年4月19日谷雨节气 谷雨是24节气中第六个节气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一候萍始生:谷雨表示降雨有明显...

  • 行承72候节气~春分

    春日里的风已经就没有了寒意 带着饱满的暖意从指缝中流过 图片来自耀哥 春季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

  • 以节日节气写日记

    以24节气为主要依据,补充各种传统节日 一、认识二十四节气 每15天一个节气,一年24节气。 72候:以五日为候,...

  • 清明的那一抹绿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个春末的节气,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

  • 清明二候 田鼠化鴽

    清明二候,田鼠化鴽。意思是清明节气第二侯时,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变成了喜欢阳气的小鹌鹑。 今天正好是清明二候第一日,...

  • 清明三候

    清明三候分别是: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

  • 小雪:欲雪寻梅树,应节晚虹藏

    虹始见为清明,虹藏不见,天腾地降,闭塞成冬,为小雪。小雪节气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解释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承72候节气~清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fl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