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45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2-23 00:01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45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四个方面,然后他自谦“丘未能一焉”,就是说我孔丘一个都做不到。这四个方面我理解是对“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的具体展开,就是这四种人际关系怎么处理?

第一方面,“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这句讲的是父子关系,意思是你要求你的儿子怎样侍奉你,你就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孝敬你的父亲。这句话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恕人,你在你的父亲面前没有做到位的事情,就不能要求儿子给你做到位,在要求儿子、批评儿子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对儿子这方面的缺点、错误,就应该原谅,不要指责了。

其二,责己,将儿子做一面镜子,反观自己,儿子哪里惹自己生气了,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让自己的父亲伤心;儿子什么事情做得好,令你非常高兴,你也应该反思一下,你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让你的父亲开心,如果没做过,应该感到羞愧,连自己儿子都不如啊,就应该马上去做。

其三,全孝,能够拿出上面的态度来,并在实践中做到位,你才是真正实现了儒家提倡的孝道。孔子说他自己未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有特殊情况的,因为孔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第二个方面,“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这句讲的是君臣关系。你希望你的部下忠诚奉献、努力工作,对你交代的事情尽心尽力,那么首先你要想一想,你对你的上级是否做到了这一点?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期望你的部下达到什么状态,你自己先给他们示范一下,就是这么回事儿。

可能有人会说我自己做企业的,没有上级领导啊,我怎么示范?那么你是怎么对你老爸的?怎么对你老师的?这也给你的团队一种示范作用,你自己先做到位了,再要求部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你喊破喉咙效果也不明显,制定再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效果也不理想。

第三个方面,“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这句讲的是兄弟关系。当哥哥的你希望弟弟怎么对你,你就先这样对你的哥哥,给弟弟们示范一下,当大哥的,示范体现在你怎么在父亲面前尽孝,做出个榜样,不仅能让弟弟们知道怎样尽孝,也能得到弟弟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第四个方面,“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这句讲的时朋友关系。你希望朋友怎样对你,就先拿出这个态度对朋友,你要做不到,还期望人家这么对你,那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这个事儿得心平气和,诚意正心的想,不能想当然,你自己在那儿拍胸脯埋怨人说:“他真不够意思,拿200万借给我周转一个月都不愿意,他要跟我借,我肯定借给他!”人家是没借,人家真的来借的时候,你能借吗?你自己心平气和的想想,你到底能不能做到?你要做不到就说明你和这个朋友的关系,还没有到可以借200万的地步,你跟人家去借,借不来也是非常正常的。

以上孔子一共谈了四种人际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是家庭内部关系,是亲属关系,君臣关系是政治关系,或者说上下级关系、隶属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是社会关系,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外,就是这几种吧?想一想你认识的所有人,都可以纳入上述三种关系的一类吧,要么是亲属,要么是同事,要么是朋友,对吧?所以孔子谈的四种人际关系,实际上包括了我们全部的人际关系!

用这四个例子来阐释恕,阐释“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就是暗示我们,处理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应该本着恕道出发,都应该“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你怎么对人,人就怎么对你,想人家对你好,你就得对人好,想有好的人际关系,就要从改变自己做起,先要开始修身,这也就是儒家说的“反求诸己”,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到自己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修身修的是什么?“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就是先要在自己身上去掉那些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你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在他人眼里是你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人变了,一切就都变了。

选自:杨军《中庸别讲》

相关文章

  • 🎏《中庸》日课45

    《中庸》日课45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

  • 中庸-45

    原文: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概要: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的亲人就...

  • 🎏《中庸》日课5

    《中庸》日课005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最通达的方法、大家都认同的方法就是中庸。既...

  • 🎏《中庸》日课11

    《中庸》日课11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这个方法得不到推行啊,这是一个总结。前面这一大段讲的是中庸的方法...

  • 🎏《中庸》日课12

    《中庸》日课1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

  • 🎏《中庸》日课15

    《中庸》日课15 当你征求他人意见时,会发现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后,怎么去筛选?分两步,第一步...

  • 🎏《中庸》日课20

    《中庸》日课20 子思在前面举舜的例子,这里举颜回的例子,还是在暗示给我们另外一层含义,舜是帝王,颜回是平民,两个...

  • 🎏《中庸》日课17

    《中庸》日课17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4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pl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