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45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2-23 00:01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45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四个方面,然后他自谦“丘未能一焉”,就是说我孔丘一个都做不到。这四个方面我理解是对“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的具体展开,就是这四种人际关系怎么处理?

    第一方面,“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这句讲的是父子关系,意思是你要求你的儿子怎样侍奉你,你就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孝敬你的父亲。这句话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恕人,你在你的父亲面前没有做到位的事情,就不能要求儿子给你做到位,在要求儿子、批评儿子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对儿子这方面的缺点、错误,就应该原谅,不要指责了。

    其二,责己,将儿子做一面镜子,反观自己,儿子哪里惹自己生气了,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让自己的父亲伤心;儿子什么事情做得好,令你非常高兴,你也应该反思一下,你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让你的父亲开心,如果没做过,应该感到羞愧,连自己儿子都不如啊,就应该马上去做。

    其三,全孝,能够拿出上面的态度来,并在实践中做到位,你才是真正实现了儒家提倡的孝道。孔子说他自己未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有特殊情况的,因为孔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第二个方面,“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这句讲的是君臣关系。你希望你的部下忠诚奉献、努力工作,对你交代的事情尽心尽力,那么首先你要想一想,你对你的上级是否做到了这一点?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期望你的部下达到什么状态,你自己先给他们示范一下,就是这么回事儿。

    可能有人会说我自己做企业的,没有上级领导啊,我怎么示范?那么你是怎么对你老爸的?怎么对你老师的?这也给你的团队一种示范作用,你自己先做到位了,再要求部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你喊破喉咙效果也不明显,制定再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效果也不理想。

    第三个方面,“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这句讲的是兄弟关系。当哥哥的你希望弟弟怎么对你,你就先这样对你的哥哥,给弟弟们示范一下,当大哥的,示范体现在你怎么在父亲面前尽孝,做出个榜样,不仅能让弟弟们知道怎样尽孝,也能得到弟弟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第四个方面,“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这句讲的时朋友关系。你希望朋友怎样对你,就先拿出这个态度对朋友,你要做不到,还期望人家这么对你,那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这个事儿得心平气和,诚意正心的想,不能想当然,你自己在那儿拍胸脯埋怨人说:“他真不够意思,拿200万借给我周转一个月都不愿意,他要跟我借,我肯定借给他!”人家是没借,人家真的来借的时候,你能借吗?你自己心平气和的想想,你到底能不能做到?你要做不到就说明你和这个朋友的关系,还没有到可以借200万的地步,你跟人家去借,借不来也是非常正常的。

    以上孔子一共谈了四种人际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是家庭内部关系,是亲属关系,君臣关系是政治关系,或者说上下级关系、隶属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是社会关系,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外,就是这几种吧?想一想你认识的所有人,都可以纳入上述三种关系的一类吧,要么是亲属,要么是同事,要么是朋友,对吧?所以孔子谈的四种人际关系,实际上包括了我们全部的人际关系!

    用这四个例子来阐释恕,阐释“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就是暗示我们,处理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应该本着恕道出发,都应该“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你怎么对人,人就怎么对你,想人家对你好,你就得对人好,想有好的人际关系,就要从改变自己做起,先要开始修身,这也就是儒家说的“反求诸己”,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到自己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修身修的是什么?“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就是先要在自己身上去掉那些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你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在他人眼里是你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人变了,一切就都变了。

    选自:杨军《中庸别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4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pl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