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的模式是外向和内向。
两个词,是用得熟烂的词。一般的用法中,外向是褒义的,内向是贬义的。我想的是,这两个词只是对人的性格比较客观中性的一种表述,为什么会变成评价语,且有这样的褒贬之分,词义的后面有些什么?
老师的解读是,外向,意味着冒险、好奇,比较有创造力,很生动,行动很快,思路很敏捷。而内向,意味着保守、谨慎,缺乏创造力,害怕吸引别人的注意,极力规避风险,生活有条理。
解读的词汇里,外向还是有更多的正向词语,而内向更多的是负向词语。只是,从和人相处而言的舒适度,以及做出的成就而言,实际上,两种个性的人所占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性?
我感觉,一是主流评价中更多地肯定外向的个性特点。二是外向特点的人确实有更强的相融性,而且在短时间内更容易和人熟悉,而有内向特点的人达到同样的程度,需要更长的时间。三是善于和人打成一片,被认为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阅人》课程一直强调的是模式没有好坏,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何接纳模式的整体性,发掘模式的正面意义,是学习的初衷。
回到外向和内向的模式,想到之前亲子课上一位老师的解读,她说,外向的人,与人相处充电;内向的人,享受一个人独自呆着,自己充电。
从这个角度,外向和内向的区别是内心能量来源的区别。
那么,如果拓展模式,不妨让生命的能量既能来自于外,也能来自于内。当内心越来越敞开,充电的模式会更加丰富,内心卡住的地方也就更容易疏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