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自我|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01见
一则寓言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后,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点。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15美分还可以吧,孩子仍然高兴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这则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可以在后面留言。
02感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最初,驱动着孩子们玩耍的是他们的内部动机——开心。但老人通过给他们发钱,成功地把他们的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金钱,而金钱又控制在老人手中,所以就等于老人控制了孩子们的行为,最终,他实现了把他们赶走的目的。
这个寓言故事,可以有很多的引申关系。
比如,故事中的孩子和老人,是不是可以换成属下和领导的关系,是不是可以换成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可以换成孩子和家长的关系。
你可以想想看,你是不是遗忘了自己的内部动机,而迷失在各种各样的外部动机中,无形中被别人掌控了?
03思
内部动机就是以自我潜意识内部评价,就是做事情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来自潜意识;
外部动机就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常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这可以称为“外部动机”。来自于头脑和意识。
以我加入日更“写作系统训练营”为例。说说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我开始加入写作系统训练营,是纯粹被109000块钱的奖金吸引,这是外部动机。写着写着形成了习惯,写的过程中产生乐趣,经常进入心流状态,即使没有奖金,也愿意继续写下去,这就转化为内部动机。
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认为与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关。家长是控制型的,权威期待内化成自己期待。小孩必须听家长的话,才不受惩罚。生长在这种高压家庭环境的小孩,成为外部评价系统的可能性大,做事时忽略自己感受,在乎别人评价和感受。
反之,家长是民主开放型的,抱持性的环境,权威期待和小孩自我期待一致,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种人做事情非常自信,不太在乎别人评价,别人的否定根本不起作用。
04行
今天下午,在我们007|44班群里,邢姐分享了育儿的经验,我受益匪浅。她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外部评价系统,运用家庭奖学金制度,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直至她的儿子考上了非常有名的大学。
她说:为什么要定80分?那是因为60-80分付出的努力,比80-100分的努力,要轻松很多,也容易增加孩子的信心。不要孩子成为伟人,也不用成为英雄,只要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就好。培养孩子平常心,少一些功利心。
我对于孩子学习也是放手的,只要遵循时间作息,其它他自己做主,成绩一直处于中游,最近要中下游了,我也采取家庭奖学金试试,万一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呢,起码让他认为学习不是苦哈哈的坚持,是有用的!
我家两道奖励制度(家庭会一致通过):
1.学科单项奖,80分以下没有。因为80分以下就没有达标。
2.提高奖,一个学期攻克一个学科,哪个不到80分,就刺激到80分。达到就没有了。
3.所有拉单桌的考试都算在内。
他地理不好,考到80分,给200奖学金。考到90分,给290。
底线:晚上10点前休息,早晨5:30起床,中午休息一会。做一个有趣、正直、诚实、自律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4248/5a11418faaa5ff3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