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肥虾
苏枕书在京都已经七年了。
两年前,我读到她的《京都第五年》,那是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的一等奖作品。她写道,2008年,因为电视剧《笃姬》里的一段台词:“女子之道,乃是独路,半途折返,是为耻辱”,在混沌懵懂,诸事不定的状态下去了京都。自己下了决心,去京都读研。那时候,她的日记记着,鸭川流水很美,黄昏的天空里有很多乌鸦,夜里虫儿啁啾,学校围墙外桂花香气浓郁。“夜里睡在有蔺草香气的榻榻米上,如在浮海中晃荡不止。”
五年后,苏枕书把自己定位为“旅人”,这里一切都不属于她。初来时的陌生感、震撼、喜悦、感动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已然很平静。京都之于她,更多的是“流逝”,每一分每一秒,美丽的令人心痛。她意识到自己所能做的,只是感激身在这千百年不息的流逝里,待到某一日离开后,长久地怀想。
苏枕书手绘京都地图。又过了两年,苏枕书并没有离开,她继续读书,写书,随着年岁渐长,却又怀疑自己写作的意义。她与一位从北京来到京都,相处了半年时光的朋友分享京都的生活,写点什么,哪怕仅仅是给那位朋友看,将未曾来得及体验的京都种种传递,就有了这本书。
日常生活似乎三言两语就可以描述,不必多提,然而真要说些什么,又是千头万绪。数年前的初秋难免激动,如今已经对身边京都之事物习以为常,还是会有一种清晰的安定感。苏枕书明确旅人的身份和视角无法改变,那么,这本书依然是客居者的日常:上学,下学,逛书店,爬山,赏花,遇见鹿。
太多人写过京都。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寿岳章子自然不必多言,林文月、胡兰成、舒国治更是不用赘举。在《有鹿来》收录的文章中,充满了苏枕书对京都日常风物的感官性描述。这些文字如日记一般,记录生活琐事,无非是爬了一次山,逛了一次书店,赏了几次樱花,参加了一场夏日祭,情绪饱满却少有亢奋,只是在用心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这般日常,既是写实的语调,又有着浪漫主义的美感和抒情。苏枕书笔下的京都,如画笔和色彩还原京都的风光,因为是客居者,笔触是模糊的、片段性的,却又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她是感性的,苏枕书说,天将明的暗夜,松林静默,鸟与鹿尚未醒来,山头一点光亮,是谁趁夜进山,月落比日出更好看。苦寂、摇曳之后,京都带给她的是安定与沉静,在京都,她用文字把提纯后的留恋和依赖、哀愁与喜悦记录了下来。
苏枕书把这本书分为三章,分别是《空间》、《五感》、《岁时》,着让我想起佛家里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有鹿来》里,《空间》和《岁时》是景色与风物,《五感》看上去是精神生活,实则是更加接近真实生活细节的感触和心结。空间、时间和感悟杂糅在一起,此刻的京都,是更加立体的一个京都,她从千年之外穿越到现在,不变的是古老与宁静,带给读者异样的阅读体验。
苏枕书在《京都第五年》里写过,下学回来的晚上,迎着大文字山骑自行车过去,天上常有极好的月亮,照得云层清亮透明,好个琉璃宝光的世界,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一人。
她想倾诉,想把眼中看到的一切更用力地记住。景物无一例外,都像逝水的涟漪,流沙的痕迹,完全无从收拾。这是当年的心境。
奈良有鹿,它们跟人混得很熟,熟练地撒娇卖萌,博得人们一乐,以换取轻抚和食粮。京都则不一样,它们清瘦、机警,乌黑的眼睛在黑夜里显得特别地大。苏枕书在月夜看到母鹿领小鹿在水边,波光清浅,水草蓊郁,不似人间。意识到人的存在,它们飞奔离开,消失于黑暗山影中。这是苏枕书的京都第七年,她仍然有些迷茫,她还是会在下学的路上遇见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