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有多少部小说、电影探讨关于人性的话题,真正能引人思考,触动人心的不在少数,可是能引导观众发自内心的悲哀,不由自主的,去和本我对话的电影,却寥寥无几。要是这样说来,驴得水算得上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
嬉笑怒骂间,用看似一连串不可能的事件,来一层层剥开电影人物内心最深处的呼唤。一群为了乡村教育而聚集在一起的老少爷们,一场莫名其妙的驴棚大火,一个从远方赶来的送水驴车。这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三民小学资金困难,师资力量薄弱,为了满足学校需求,谎报了老师人数,将谎报的吕得水老师的个人薪水,作为学校的公费开支。恰逢教育部下派特派员考察,这个消息宛如一颗平地惊雷,照亮了三民小学,打破了学校平静的生活,也吓坏了校长和老师。作为临时替补老师的铜匠,经过通宵的培训,临时上岗,接受特派员的考察。装腔作势的特派员为了谋取私利,上报了吕得水(铜匠冒充)的伪档案,赢得了美国教育家的支持和投资,自己却中饱私囊,克扣教育投资,然而这一切的真相,随着美国教育家的来访,一点一点的被揭露开来。在重大利益的面前,故事里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丑恶被唤起,人性在这一刻被毫无保留的揭露出来,一个平时有点小毛病的人在重大利益面前,究竟可以有多么的丑恶?
三民小学校长孙恒海一心想做好农村教育,在一次又一次外在的诱惑下,他一再的撒谎弥补曾经的过错,为了他一心创立的学校,他身不由己,将局势推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差点害了他女儿的终身幸福。为了个人理想,我们人究竟可以付出到什么样的地步,甚至于去牺牲自己最爱的人和自己所谓的尊严。
火爆脾气的周铁男,不太在意个人利益,在死亡的面前,他软弱了下来,低下了一直高高昂起的头颅,跪在了枪口之下,毫无昔日的尊严和脾气。在强权和炮火之下,曾经有多少中国人丧失了本性,激发了自己内心丑恶的一面,给那些正在伤害着自己同胞的敌人,当牛做马,奴颜婢膝。到底人性在威逼利诱之下,可以丑恶到什么地步?
张一曼,一个风情万种,追求自由的女人,她的生活观念即使到了现代也不能被我们去接受。在她心里,学校旁边田野上的黄花是最美好的,在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后,她内心对花的渴望被无限的放大,就如婚姻殿堂上被慌乱众人踩弃的黄花一样,她作为一个牺牲者,在影片的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对幸福的渴望和放荡的生活相互矛盾之下,她成为了影片最为悲剧的人物。
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裴魁山,在自己对张一曼求爱失败后,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占据了他整个身心,在他爱上张一曼的时候,他曾经幻想过,自己可以带张一曼走向所谓的“正途”,然而现实的打击让他内心那种自私的本性毫无保留的显现出来,为了发泄内心对张一曼的仇恨,他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攻击张一曼。影片通过对这种人物的塑造,将人性的狭隘和自私面展现给我们大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人该如何合理的发泄情绪,避免坏东西占据身心,引导我们走向极端。
临时冒充吕得水老师的铜匠,从毫无地位可言,摇身一变,成为大家挣捧的对象,从封建、落后的旧时代底层人民,在书籍和教育的帮助下,开始逐步的改变自己。在这双重变化下,一颗病态的自尊心怦然而发,他开始肆无忌惮的攻击那些伤害过自己尊严的人。虽然现在教育改变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可是社会的自私面依然存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很多像铜匠这样的人。如果社会上的人,不再过多的势利和自私,对待他人,可以多一点点爱和关心,那么我想,这种病态的自尊现象也会随之减少和消失。
正如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喜剧往往包含着悲剧的底蕴,悲剧也渗透着喜剧的因素,在我们去体会这部影片带给我们悲和喜的同时,我们是否也会深刻的和本我进行一场对话,如果你面临着剧中人物的遭遇,你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在利益和威逼面前保持一颗刚正不阿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