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术后突然“失语”
39岁的女性胶质瘤术后病人住进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回到病房的她已经完全处于清醒状态,生命体征平稳,对医护人员的问题可以准确作答,也可以遵嘱动作。主管医生看到术后病人的情况,也感到非常欣慰,放心乐观的离开了。
两小时之后,护士观察病人病情时,却发现原本问什么答什么的病人,此时无论怎么问都不说话了。面对护士抛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她回应的方式,除了点头就是摇头,除此之外,仿佛屏蔽了一切与语言有关的所有声音。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她遵嘱动作的情况与之前没有任何变化。这也说明,她还能够听懂护士的话,能明白护士说的是什么。
可是,令护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怎么一句话都不会说了呢?就连护士要求的"1"这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发音,她都无法完成。
在交流的过程中,护士发现病人的眼神闪烁不定,茫然中透着一丝慌乱,给人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那是对开颅这样大手术的一种畏惧,是对疾病预后未知的一种担忧。
39岁,一个病不起的年龄,上有生养自己的父母需要尽孝,下有还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尽责,她的担忧,不止来自于对自己生命的依恋,还有对周围亲人的那份责任与未完成的使命。
握着她略有紧张的手,看着她依旧慌乱的眼神,护士问用充满关爱的目光安慰她:手术已经做完了,很成功,要好好的配合治疗,过几天等刀口长好了,拆了线,就可以回家同家人一起过年了。
她听了,依旧点了点头,没有任何声音的回应。
医生看到她的反应,也纳闷:不应该啊,因为瘤子的位置不在语言功能区,怎么就不会说话了呢?
带着疑问,带着郁闷,带着对病人未来的担忧,医生在两个小时内看了这位病人三次,护士也是不厌其烦的一趟趟的跑来跑去,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能够看到她发出声音,哪怕只是一个短短的数字。
也许是医护人员的迫切期望感动了上苍,也许是病人恐惧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总之,在下午接近下班的时间,病人终于开了尊口,又可以跟医护人员及家人用语言正常交流了。
医生的欣喜不言而喻,护士那颗纠结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一场虚惊,在大家的期望与祝福下有了想要看到的结果。开心之余,不禁感到有些后怕,试想,假如这个年轻的生命从此真的无法发声,那她的后半生将要在怎样的痛苦与煎熬中度过?
深夜突然消失的脑外伤病人
没有急诊到来的夜晚,护士感觉像中了彩票一样的幸运。对于早已习惯在繁忙中度过漫漫长夜的护士来说,这样的夜反而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根据护理级别要求,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护士一遍遍的有针对性的巡视着病房。
凌晨一点半,当护士巡视到某个房间的时候,发现原本上次巡视还在病床熟睡的那个脑外伤病人不见了。护士赶忙叫醒睡在他床旁边陪护他的病人家属,一问才知,家属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家属慌了,护士的心更慌。因为护士和家属都清楚的知道,这个脑外伤术后的病人,虽然可以活动自如,但是却存在着一定的精神症状,平时回答问题都是颠三倒四,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也只有零零星星的碎片化的记忆。由于他思维的不连贯及动不动就发脾气的状态,家属从未离开过他的身边,护士更是班班对他进行着严格交接,并再三嘱咐家属,要寸步不离的陪在他的身边,绝不能让他单独行事。
意外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自以为工作已经做到位的护士跟家属,怎么也不会想到,病人竟然会在这样的深夜,在家人睡觉之后偷偷的乘电梯离开。
家属跟护士分别找遍了医院所能找到的各个角落,却始终不见病人的身影。护士不敢想,一个思维还不正常,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的病人,万一走出医院,出现了什么意外,自己面临的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正在护士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家属气喘吁吁的从楼下跑了上来,他上气不接下气用断断续续的言语告诉护士,家里有人打来电话,说病人打了个出租车,已经到家了。
再也没有比听到这样的话让护士感到欣慰的了,他的语言是护士在这个夜晚听到的最动听的情话。
一场虚惊,赶走了护士原本还有些侥幸的幸运。这个没有急诊的夜晚,却比处理几个急诊病人都让人纠结一万倍。
接下来的整个夜晚,护士都没有丝毫困的意思,只是在惊魂未定中,更加频繁的巡视着病房。
有人说,在临床干的时间越长就胆子就越小。这话一点儿都不假。因为时间越长,见的意外及各种突发状况就会越多。自古以来,人所不能承受的、或者带给人们心理波动较大的、容易给人带来心理阴影的往往就是这种不在预期之内的不请自来的意外。
所以,医生护士向来不怕重病人的病情加重,怕的就是那些本来非常看好的轻病人的病情突然恶化。
于是,你会发现,随着大家临床工作阅历的不断增加,遇到任何容易引起误会的风吹草动,医生护士就会立马神经紧绷,腾的一下站起来,迅速前往,力求去看个究竟。
我们不能看到病房走廊有家属在跑,只要有人在跑,医生护士就会想到是病人病情发生了不好的变化,每每此时,医护人员的第一反应就是向着家属迎面跑去,嘴里还不停的问着:怎么啦,怎么啦?病人怎么啦?
家属一脸茫然无辜:什么怎么啦?没什么呀,我要去上厕所,解决一下生理问题。
听到没什么,医护人员快速前进的脚步戛然而止,那颗提到嗓子眼的心才算回到原本该在的位置。但是,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感到有些气愤,在心里默默的嘀咕:没什么?没什么你跑那么快干啥,咱能不能提前一会儿做准备,不要这样虚张声势的吓人好吗?要知道,医护人员的那颗长久经受考验的脆弱的心,禁不住这样一次次的惊吓,早晚有一天,会被这样的三番五次吓破胆的。
我们不能听到病房有家属用急切的语气大声的喊护士,这种声音犹如一块带有磁性的磁铁,会把护士瞬间狂跳的心迅速吸引过去,哪怕家属问的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琐碎问题。
我们不能在巡视病房的时候看到本来有家属陪伴的病床空空如也,而家属却还在梦中不知发生了什么。哪怕病人只是在医院的某个地方溜达,哪怕他只是躲在了走廊的某个角落思考人生。因为,在医院,意外无处不在。当意外发生,当家属问责,我们纵有千百种合情合理的理由,也难逃纠纷的纠缠。
医生护士做久了,见多了,会越来越怕,这种怕不是自己在工作中做错了什么,也不是自己没有一颗足以支撑工作任务的强大内心。这种怕来自对任何一个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来自于那颗属于医护人员特有的救死扶伤的心,来自于对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来自于对自己工作的那份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