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回到宿舍,舍友就和我说:“啊我真是傻了,我怎么买到一张从家到广州的票!”原来,她是在为清明回家做打算,原本是要买广州到家的票的。
我回了一句:“长大真不好呀,考虑的事真多。每次回家都得早早考虑了,那我到底要不要回去呢?”
我有些纠结,想回去是因为开学的时候爷爷高血压犯,老头疼,我挺担心爷爷的。可是说阻拦我回家的因素吧就交通,清明一共3天的假,来回就是一天了,还不说转车麻烦,这其中消耗的精力是很大的。
于是我便找好友聊天关于我清明到底回不回家,她说“这得你自己衡量,如果担心爷爷,那就回,所有的都不是问题;如果选择不回,那就多打电话给爷爷,多和他聊聊天。”
朋友说的如此直白,此时我已经有了决定,不回,但会多打电话和爷爷聊聊。
我每天的都在为选择所困扰,我不知道是不是如此。直到刚才,我意外听了圈外职场学园的一个课程,里面讲到关于选择的误区,如下:
1.花时间可以,但不要花在做完选择之后去纠结不确定性。
2.敢于放弃,想好这个选择的背后,你需要舍弃的是什么。
3.不要轻易把你的选择权交给别人,因为这会成为你将来放弃的借口。
误区1的意思是,我们花时间做选择,应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比如花时间在搜索信息,让我们的选择更理智,而不是一直在纠结而害怕做出选择。我们做完选择后就应该全力以赴,因为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误区2的意思是我们经常害怕选择,其实是又不想失去,又想得到。可一物换一物,本是世间交换的法则。关于得失的问题,我想引入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的概念,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自己百度看看呢。
误区3的意思是,任何选择都应该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别人可以给你意见,但最后做选择的应该是我们自己。试想,假如你是一个小孩子,家长硬逼着孩子参加兴趣班,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可能就会想“都是爸爸妈妈让我来上课的,我一点都不想。”大家试问自己有没有出现过类似这样的想法?
选择不应该占用我们太多时间,也不应该耗费我们太多精力,但我们要如何为我们的选择负责,这确实是我们要去思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