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兴起,膝盖受伤。
小姨十几天没见到她的闺蜜了,只是微信视频实在难解“相思苦”,于是去家里找她,见面之后才知道闺蜜卧床了,原来闺蜜膝关节损伤,腔内积液,造成了滑膜炎。“咋回事?咋回事?你给我说明白,一直好好的,怎么就滑膜炎了?”猴儿脾气的小姨连珠炮地问。
原来,闺蜜见附近广场上每日有走步、跳广场舞、练太极等等做各种运动的人,自己就也动了运动的心思,一是出门解解闷,二是运动减减肥,两全其美,何乐不为?一天两天,三天下来,闺蜜不服输的倔强劲上来了,非要做运动队伍里的健将,给自己定计划每天走够两万步,这还不算,走着走着开始跑起来了,第五天,一口气跑了五公里,这个数字对常运动的小年轻可能不算什么,可放一个年过五十又没运动习惯的半老太太身上就出问题了,况且,这个阿姨的膝盖还曾受过伤,有着隐形的“安全隐患”。
二 运动误区知多少
“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生命运动格言。“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运动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要维持生命体存在,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生命的发展在于运动,运动又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它的内涵,可以说,没有了运动,人就活不下去。
同时,运动是一门科学,要谨防运动误区,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我们一起来了解几个运动误区吧:
1 运动量越大越好。像上文中的闺蜜阿姨,就是由于过量运动造成膝关节损伤,导致滑膜炎。一般正常人每天走6千——1万步是一个正常的步行量,其中还包括骑车、上下班走路、家务等轻体力劳动,走太多,对肌肉、骨骼等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可能造成慢性关节损伤,肥胖或关节有疾患的人,还可能加重关节软骨的磨损;有椎间盘突出的人,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老年人则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滑膜炎等。
2 走路随意,怎么舒服怎么走。其实走路是个技术活,运动者最好根据自身情况来制订运动计划。并非自己怎么随意怎么走。比如,走路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应该是眼睛直视正前方,上半身挺直,肩膀自然放松,收小腹。双手轻轻握拳,手臂弯曲、配合步伐向后摆动。下半身尽可能跨大步伐,踏出时脚跟先着地,再把重心移到脚掌处。步行的速度和时间也要注意。一般因人而异,年轻人每分钟步频在130~135次左右,中年人每分钟步频在120次左右,60岁以上每分钟在100步左右,连续走上30分钟。步伐最好的状态是以自己的舒适度为准。
3 运动前要不要做些准备。我们在参加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做下自己身体状况的评估,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人群,更是不能盲目运动。开始运动前做做伸拉、活动活动腿、脚腕、膝盖等,多做些热身运动,运动过程中循序渐进,饭后最好隔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步行时更不要选择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快上快下。
另外,运动的频率等事项也要因季节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运动的本质生命是有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变老,而运动的意义在于我们不止是对于空间的移动,而是对于时间的移动。人类达到光速运动的话,就会变为永恒。这才是“生命在于运动”的本质。运动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来制订运动计划而不是盲目跟风。我们提倡为健康晒步,而不是为攀比晒步,杜绝朋友圈多走为荣走步攀比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