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上网才能避免浅薄?
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肯花时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在网络上阅读成了大部分人的选择。但是,最近有篇文章说,互联网阅读不仅替代不了读书,相反,它还把我们的大脑变浅薄了。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理由。
首先,网络文本有超链接,而超链接不利于深度理解内容。
超链接大家都知道,用鼠标一点就跳到别的地方了。本来设计超链接是为了让读者随时点击相关内容,更主动的阅读,但科学家发现,有了超链接,读者反而会毫无目的地点来点去,不但没有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甚至记不住自己读了什么。
有一个科学实验,科学家找来两组人,让一组读纯文本,另一组读带有超链接的文本。读完之后考试,读超链接文本的人,得分明显更低,而且,文章里的超链接越多,他们的得分就越差。
为什么超链接会让阅读效果变差呢?这是因为有了超链接,我们就必须随时做决定,决定点还是不点这个链接。一个人读书的时候调动的是大脑里负责语言、记忆力和视觉处理的区域;而做决定却要调动大脑的额前叶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网上冲浪可以增进做决策的能力,但不能调动读书的那部分脑区,所以没法深度理解。神经科学家发现,网上阅读甚至能改变人的大脑,一个没上过网的新手只要每天上网一小时,五天后他的大脑结构就会发生改变。
上网造成肤浅的第二个原因是,多媒体内容也不利于阅读。
科学家做过另一个实验,找人阅读一份资料,其中一部分人读的是纯文本,另一部分人在文本之外,还配了声音、视频之类的多媒体资料。读完材料后考试,只看文本的人得分比看多媒体的人高一大截。而且和大家的直觉相反,只看文本的人觉得这份资料更有意思,更有教育意义,也更容易理解,他们更喜欢这个资料。这就是说,和文字相比,网上丰富的多媒体内容,虽然看起来好像更受欢迎,但其实它在干扰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第三个原因是,网上的多媒体、超链接以及时不时蹦出来的聊天信息和新邮件通知,会严重干扰我们的记忆。
我们的记忆分长期和短期,大部分短期记忆很快就被抹掉了,只有很小一部分转换成了长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才算是获得了知识。所以,长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人的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但心理学家发现,人有意识的短期记忆,只能同时容纳2到4条信息,这么有限的记忆容量,非常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而上网很分散注意力,你要不停地为点还是不点某个链接做决定,这会阻碍我们把短期记忆升级为知识。
第四个原因,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大多很短小,不够深刻。
现在的人上网都是眼睛扫描网页,没人愿意逐字逐句的读,这样,深刻的内容就很难有竞争力。点击排行榜上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和书相比,网上的文章是肤浅、短小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本叫《达蜜经济学》的书,里面提出了一个定理,廉价必然导致低俗流行。道理很简单,如果低品质苹果和高品质苹果同时涨价,那么人们会更乐意买高品质苹果,因为反正也要花很多钱还不如吃个好的。在通讯和交通手段不发达的时代,出门看一场戏剧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所以要看就看个经典的,而且戏剧往往很长。同样道理在中国发明纸张之前,竹简是昂贵而费力的信息载体,所以那时候的书本本都是长篇经典。
但是,如果获得信息很容易,我们就会倾向于短小轻快的内容。这有一个心理学原因,那就是期待和尝试的乐趣。比如说,我们收到一个的礼品盒,因为你很期待,所以打开盒子的过程就是个很愉快的经历。你点开一个链接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礼品盒,你会产生乐趣。那为什么你更喜欢短小轻快的内容呢?因为完成一项工作的乐趣通常集中在开始和结束,而不在漫长的中间过程,所以人喜欢不断地开始和不断地结束。所以相对一本600页的书,我们可能更想读两本300页的书,因为开始的快,结束的快。同样道理,网上到处是短信息,也是因为短信息能更快的开始、结束,这种刺激更频繁。
甚至,大家都推崇的科技巨头谷歌,也正在把互联网推向更肤浅。因为谷歌的真正业务是搜索,利润的绝对大头是广告,广告费是和点击次数挂钩的,一个盯着屏幕看的用户不会给它带来任何广告收入,所以谷歌的核心战略就是让用户快来快走,对谷歌来说,短而新的信息可以带来更多点击,价值远远超过长篇大论。
既然网络这么肤浅,那是不是我们就应该放弃上网,然后去读书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网络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放弃了。正确的上网姿势应该是用自闭症思维上网。为什么呢?
网络内容繁杂,为了排除干扰,你要对信息进行定制、整理和排序,这事儿得自闭症的人最擅长,因为自闭症患者往往因为大脑的缺陷,缺少对情感交流的解读能力。这种对人情的不解,反而让他们让思想冷静客观,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收集、整理、分类和记忆上去。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都和自闭症有关。
所以呢,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提高阅读效率。在这种思维下,就算纯粹为了娱乐上网也无可厚非,这时候读得快就是优点。知识是有等级的,八卦新闻、实效性强的信息、网友对时局的看法等等,本来就不值得印在纸上浪费树木,在网上看看正好,用眼睛扫读网页不见得是什么毛病。
毕竟,能够以不同速度读不同等级的内容,才是最有用的阅读技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