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南,有山的地方就有竹子,前阵子晨练时,经常看到有阿公阿婆扛着家伙去家附近的山上挖笋,几度起念效仿,均因冗事未能如愿。一夜小雨初歇,想到雨后春笋的景象,一下起了起了兴致,走,我们挖笋去。
也没带什么工具,就一个平时侍弄家中花草的小铲子,事实上挖春笋有时候连这个都不用,有技巧的人徒手即可,当然,遇到大笋就另当别论了。先生说,不要指望会有大笋,早被阿公阿婆们扫荡空了,我们权当竹林散步去扫漏吧。
步行到竹山约需十几分钟,一路上我就在想着跟竹子有关的典故。关于竹子,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肯定是其生长周期,我的联想也无出其右。说是当毛竹(竹子的一种,江南最常见的,我们要挖的就是毛竹笋)还在笋期的时候,遇到雨就生长,但长成竹子后这停滞不前了。从第五年开始,竹子会突然发力,以每天30厘米的惊人速度疯长,仅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有时候穿行在竹林中,人少清净的时候,都会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
竹子在这三四年间闲着了吗?当然没有,它的根部一直在土壤里延伸,既深且广。“深”是指往地的深处长。如果遇到石头,竹根还能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并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广”是指竹根的根系最长可以在土壤里延伸数百平方米。这样的深度和广度,让竹根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生长需要的营养和雨水。在江南,野竹山很多,从没人打理,但很少看到竹子有枯死的,原因就在它根系的发达。
毛竹这种生长周期,给现代人喝了多少鸡汤呀,总而言之就是告诫大家要向毛竹同志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潜心修炼,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常青。不要担心当下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这些付出没有一样是无用的,都是为了扎根、储备,时机一到,即可大鹏展翅扶摇九天。
竹林的味道有点轻微的甘甜,看不到满地春笋,正如此前所料,已经被阿公阿婆们扫荡了不知多少遍,想再找个大笋委实不易,不过,细细寻找,还是能看到小笋露个尖尖的小脑袋,虽然颜色跟枯草很像,但也逃不过我俩的火眼金睛。挖到几棵后就再难发现笋的踪迹了,竹林里蚊子还挺多,便倚着一棵大竹子挠痒,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在硌脚,低头细看,哎哟喂,一只冒土不多,但身形圆胖的笋静静立于脚下。一个人拽起来有点费力,俩人费了会功夫才算请它出土,这棵成了当天最大的收获。
两小时,算不上满载而归,但也收获颇丰。回来的路上,美滋滋地盘算着,晚上要油焖笋还是腌笃鲜还是春笋清炖排骨,由笋及人,思绪发散了一阵子。
我们的确应该见笋思齐,学会在底处盘根错节养精蓄锐,凡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拔苗助长,成长需要周期。毛竹在地下悄没声息扎根的三四年,就是它的自我投资周期,而人的成长周期要远远长于毛竹的生长周期。
两人边走边交流着想法,先生自嘲地说,挖个春笋都能给自己灌一桶鸡汤。说到鸡汤我来精神了,对他说:冰箱里还有鸡呢,要不今晚创新一下菜品,鸡块煲春笋,喝一碗实体鸡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