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当下的力量
与这本书的渊源,始于2009年左右。
那时有个留学美国的朋友,理科直男,除了中外文献,几乎从不阅读课外书。但是他读了这本书后,极力推荐,还买了一本给我寄来。
据说读完这本书后,他获得了内心更为深沉的安静。
那个时候,我最推崇名著经典,哲学宗教原著,对于畅销书基本不屑一顾。拿到这本书用两天时间迅速读完了,能认出来它的内核与宗教、尤其是佛旨相通,但是显然写得更加通俗易懂。
后面的几年间,我又一次重新阅读了它,在读书的那几天里,整个人澄明洞彻,定静不动,在它的能量场中,极尽滋养。
而读完后没几天,那种状态就退去了,我又回到一个被此起彼伏的思考和情绪,牵动着的浮躁状态。
虽然如此,当有朋友让我推荐好书时,我总不能推荐那些晦涩难懂的原著,这本书依然成为我推荐的首选。
02
无法去分享的书
作者一再建议,这不是一本可以用大脑读的书,而要更多去感受语言之下的能量和静默。
所以这也是一本无法解读和无法分享的书,我们试着这样去做了,结果发生了戏剧化的事情。
当初阅读理性层面的七个习惯时,大家越来越带劲,而在试着共读灵性层面的此书时,大家的状态都越来越差。
有各人外在事务影响的巧合,有过于早起引发的精神不振,也有在试图理解和讲述此书过程中产生的无力和迷茫。
总之,也许是早上多睡半个小时对我至关重要,在这一段早起共读此书的时间里,我整天精神状态都很糟糕。
但是我保有了内心宁静的潜流,在很多个恍惚疲惫的时刻,在一些身体部位隐隐作痛的忍受中,我试着去直接感受自己的身体。
就好像,所有的事件与人物,都是尘嚣中与我无关的背景噪声,渐渐在我的无动于衷中,消隐不在。
我的身体,及感受着她的不适的意识,成了天地间唯一的存在。
03
连接内在身体
那是个力量被耗竭殆尽的夜晚,我背着一个塞满日常杂物的包,
一个装饭盒的布兜,虚弱地歪在冷飕飕的地铁座位上,觉得干燥、眩晕、饥寒交迫。
到站后,我还要拖着沉重的身体,和沉重的外物,走上一道长长的楼梯,去等一辆公交车。
我的手机里,躺着几条孩子催促回家的微信。备忘录里存着一些工作的交付日期。同时还有几个跟不上进度的学习社群在兀自热情地沸腾。
而我,站在等候公交的台阶上,浑身麻木。
这个时候,我发现内心那个宁静的根基完全没有离开,反而更加明显。当我仰望无尽的浅蓝色天空,半片寂寥的凉月,我不再心生悲凉,而是在遥远无垠中,无触无动地进入自身。
这个时候,就是在这里,我感受着自己麻木的四肢,隐隐作痛的腹部,沉闷膨胀的大脑。
人群、责任、压力都与我无关啊。
短短的几分钟里,我就像进入了深度睡眠。等到上了公车之后,如梦初醒,轻松自在的活力已经涌现上来。
04
思考的有限
我曾经是一个深度依赖思考的人,如果不借助大脑厘清秩序,就无法在模糊和混乱的生活中感到安全,也绝对不允许“随波逐流”的态度出现。
后来我用十几年的时间,检验了思维不可证明生存,亦不可自证清白。越是仰仗大脑,大脑越是疯狂,最后将人带向彻底的孤立绝境。
人不可能在现有的认知层面解决现有的问题,而要从现有认知中跳脱,恰恰最不能依靠现有的思考模式。人最觉得自己非思考不可的时候,就是最需要停止思考的时候。
停下来,不要让思考耗尽生命力,停止内耗,回到身体之中,在自身中实现合一。
05
何为内在身体?
如果说,我们可以将每个烦恼和艰难的时刻,都作为一个连接内在身体的时机,无须等待情况发生变化,更无须依靠他人帮助和运势翻转,就在此刻,我们确实可以让自己得到彻底的休养生息。
而往往,当我们自身的生命力量回来时,之前认为的重重负累、委屈、不如意,全都变得简单轻易。
我们看到那些强有力的彪悍人物,他们之所以杰出不凡,不只是得天独厚的出身、智力与运气,更多的是野生蓬勃的生命力,似乎万古宇宙洪荒,皆齐齐站在他们身后。也正是这种迷人的强悍力量,最为人们钦敬,甚至追随。
连接内在身体,是通过汲取当下的力量,恢复与长养生命力的直接路径。
何为内在身体?
我们一定知道什么是外在身体,人有男女之别,性别之内又有高矮胖瘦,美丑白黑。如果进入人群,我们就会自觉地比较和被比较。我们会通过外在肉身的比较、衣物饰品的比较,判断自己的水平和地位,有时沾沾自喜,有时自惭形秽。我们也会被他人眼光所攫取束缚,任人点评排序,好像可以通过我们的长相和穿着,被称量出一个精确的质量。
充满评判和分别,这是外在身体。
当我们一人独处时,或者虽在人群中却始终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时,就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这个没有色彩、没有性状、也没有年龄的内在身体。
06
永远年轻的你
是的,内在身体不在时间之中,她没有年龄。
我们可以体会到,无论每年怎样掐着手指计算生理年龄,我们的内心并没有随着所谓时间,发生太大的变化。
我们依然是那个孩子,是那个少年,虽然历经了风霜刀剑、人情冷暖,也许还剥去了幻想和信念,但是我们的内在,没有本质变化。
有些人,比如我之前写过的刘秀祥,因其智慧坚定,内在身体与力量透过他的皮囊,呈现出超过实际年龄的成熟;而有些人,比如我们听说过的很多高僧大德,因其智慧定静,虽百岁而鹤发童颜,内在身体与力量透过徒然衰老的皮囊,呈现出明亮的年轻感。
我们都会害怕衰老吧,尤其对于一个美丽的女子,尤其对于一个以美丽来衡量女子价值的时代,衰老意味着美人迟暮的叹息,意味着美丽的无奈丧失,也意味着健康和自由的丧失。
仔细想来,衰老甚至比死亡还要可怕,死亡只是消失,衰老却是,明明活着,却要眼睁睁地感受自己丧失一切。
好消息是,衰老的只是外在身体,而我们的内在身体,可以永远年轻。
只要你不断去触碰她,连接她,相信她,她能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永远的年轻。
AUTUMN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