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空白,怎样赚钱。抢口罩又不够别人抢,抢了两天就歇菜了。家里人叫帮忙抢口罩都没心情,为什么那个吃野味的不负责。我被关在家里半个月有多,兼职没了不说。本来这个学期大四是要实习的也要暂停。
写上这些文字的时候就越写越气。学校还要健康打卡,我真的服了。每天呆在家里,还能凭空生出病毒来?要有病也是不能出门憋出来的。有这闲情抓人打卡,不如多生产几个口罩,不用我们抢来抢去。几个口罩也被人哄抬物价,搞到人心惶惶的。估计这篇文章会被禁。
醒醒吧,各位。头条上面的几个月赚钱的,就算真的有人赚到他/她所说的,95%以上没你份。能把这些写出来的很多都想割韭菜(这句话挺废的,但还是打出来),这样炫耀自己通过什么不难但又需要“毅力”的方式赚到对于多数人不少钱的人,都会是什么人?
都是平时就说话不靠谱,上学后面坐在你后面喜欢吹水的人。上学时已经习惯性吹牛的人,到了社会之后,你还想TA从良?醒醒吧。
并没有酸。
如果想要挣钱,提高你的生产力吧。这句话很抽象,我也不太懂,是《小岛经济学》上写的。书上其实没有社会中的具体例子,非要一个例子的话,就是能当老师就别当助教,能当经理就别当助理。反正你的收入就是取决于你的生产力,你的能力。
这样看来,洗脑的软文这个还是有点正确的。
《小岛经济学》这本书很短,快的几个小时就能看完,呆在家的可以看看。这书比《经济原理学》《国富论》这些都要更加通俗易懂和与实际结合,虽然《国富论》没看几页,但《经济原理学》我还是在学校宿舍看过宏观那一册的,觉得还是又点发言权说哪一本更加容易理解。
《小岛经济学》里面鱼就是价值(文中并未说出鱼是什么,但我想了想,应该是指价值,有错可指出),一开始觉得是生产力,后面又觉得是物品的价值,有点混。
作者就鱼、小岛、美元在讲故事,说出钱其实不值钱,值钱的是鱼(价值?生产力?)。鱼换成钱,本来10元一条常规的鱼,要是不停地印钱,10块钱就买不起一条常规的人能吃饱的鱼了。可能是两条鱼,没看错,是两条,不过是才等于一条鱼分量的“两”条鱼。
为什么?因为捞的鱼就这么点(算100条),能吃的就只有这100条鱼,怎么能因为你弄的“纸”币多一点,鱼就给你多一点呢?纸币越多,我也不能拿纸币来填饱肚子,鱼才是吃的。所以,关键还是得多捞几条鱼,那就不同10块钱都能吃上一条常规的鱼了。意思就是增加生产力,增加自身价值,就能用纸币来为自己标价,用纸币买鱼之外的东西,毕竟是衣食住行,还有其他三项呢!
作者还吐槽了他自己国家只是顾着催促国人消费,想国外借钱。经济学家也是乱搞,本末倒置,让国家的人都热衷于消费。然而作者指出,储蓄才是能推动消费,国家发展的关键。加大生产,让商品货物更加便宜,便宜就有人买,买了就是推动消费,推动国家经济,是这样的逻辑。
因为书中涉及政治,不方便说,说了就被弊掉,所以想要了解的就要自己去看。我在Kindle上看的,每次看书总是前几页有几千个人批注了很多地方,感觉浩浩荡荡的,到了后面就人影都没有了。什么原因自己品品。
在家中的这10几天,总想着怎样赚钱。实习兼职没了,真是烦躁至极。因为说是要积累经验的,实习基本不挣钱,反正我没那本事实习都挣到钱。
不过看到有一篇文章写道,不一定是到公司实习了才叫实习,自己找点事干,证明自己有做什么事的能力,也是一种另类实习。这种说法确实第一次看到过,对自己也影响挺大的,觉得挺有道理。
在学校一直埋头学习,腾不出时间来找合适的实习,这种想法倒是很不错。社会都或多或少鼓励阅读,阅读的影响就在哪里?我高中语文老师的说法就是,你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对你行为产生影响的,就是阅读对你的影响了,也就是常说的潜移默化。
所以说,那个我看到的实习方法,我了解了,实施了,就是这阅读对我的影响了。
疫病期间的“无病呻吟”就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