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专辑
读《陈情表》,看李密如何拒绝君王

读《陈情表》,看李密如何拒绝君王

作者: 锦瑟_db50 | 来源:发表于2024-03-02 22:00 被阅读0次

《陈情表》是千古“孝”文,李密为了奉养祖母,请辞朝廷任命,不仅感动了晋武帝,恩准他的请求,称赞他名士不虚,而且也感动无数的读者,后世甚至有断语:“读《陈情表》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

这是一篇奏表,实际上就是李密作为臣子写给晋武帝一个人看的一封拒绝信。

这信难写,因为这时李密的身份很尴尬,他是前朝旧臣;因为李密面对的情势很尴尬,这已经是新朝第四次对他的征聘,朝廷上下从诏书到郡县到州官,催促、逼迫,一次比一次紧急;更何况,在这之前,四次任命,四次拒绝,这第四次“拒绝”的还是晋武帝直接征召他担任太子冼马的官职。

怎么办?一开头,李密根本不提拒绝之事,只是一味拉家常:我这个人命不好的,早年丧父,母亲改嫁,没有叔伯,没有兄弟,年幼多病,伶仃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有祖母刘氏没有遗弃我,亲自抚养了我,对我恩重如山,如今刘氏卧床不起,我自当涌泉相报,不离左右。然后话题一转,谈到朝廷对他的多次任命,提出“忠孝难两全”的矛盾。

怎么解决?怎么说?这话不好说啊,轻不得重不得,一不小心,就可能让人感觉你虚与委蛇,心念旧主,逃避任命,存有异心,为自己招了杀身之祸、灭门之灾。

李密干脆从君王思虑的角度出发,说到自己本不是什么清高名士,出仕为官,也不过是为沽名钓誉,不为标榜名士,“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直截了当表达对新朝的感恩涕零,言明自己“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以打消对方的猜疑、顾虑。

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拒绝君王成功,除了自己坚定侍奉祖母、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决心之外,还有他巧妙的解决方案。

在君王要他去与他不想去的矛盾之间,在“去”与“不去”的博弈中,李密找到了第三条路——不是去,也不是不去,而是“缓去”,先为祖母尽孝,再为君王尽忠。因为自己44岁,祖母已经96岁,所以从时间的维度看,自己奉养祖母的时日不多了,而自己可以在尽孝之后,将自己的所有岁月都献给君王,肝脑涂地,结草衔环,生前效命,死后报恩,如此忠孝之言如何能让人拒绝?

这也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容易说服对方;第二,在看似“你死我活”的对峙中,我们能不能找到第三选择?

相关文章

  • 《陈情表》孝情最感人

    李密的《陈情表》被推为抒情佳篇,南宋安子顺就有"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的说法。《陈情表》的情至...

  • “多情”的告白书

    “多情”的告白书---《陈情表》教后记 读《陈情表》,脑海中一幅幅图画,各种声音交织。不禁被李密高超的语言艺术折服...

  • 两表真名世,千秋伯仲间

    孔明《出师表》 李密《陈情表》 尝谓: 读出师表而不泪,必非忠 读陈情表而不泪,必非孝。 真可谓: 两表真名世, ...

  • 秋色赋

    (原创)作者:吕承欢 有人言:读李密的《陈情表》,不哭不孝;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哭不忠。在这里,欲续上...

  • 读《陈情表》

    最近开始读古文观止。 读李密《陈情表》的时候 就觉得这个人非常严谨 先是卖惨,博取同情 其次说到自己被举荐的过程 ...

  •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李密《陈情表》

  • 李密《陈情表》

    文 | 冬日暖扬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ìn),夙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 【384】《陈情表》中的11个成语,你还记得几个?

    本来李密的《陈情表》是不该出现在《三国志》里的,但李密是与杨戏出身同一个县的后辈,裴松之就把《陈情表》引注在了《杨...

  • 2018/10/18 感恩

    有句谚语叫:“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忠则《出师表》 诸葛亮是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陈情表》,看李密如何拒绝君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xk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