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专题征文池炉边夜读人物
卡尔维诺:作家不会告诉你真实

卡尔维诺:作家不会告诉你真实

作者: 雨过湘南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12:03 被阅读86次

    严格来说,《巴黎隐士》算不上一本传记,既非自传,也非他人系统整理资料后按年代撰写的传记,而是一本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随笔集。其中,卡尔维诺访问美国的日记又占了一半的篇幅,以此而论,说是卡尔维诺的私人日记倒也可以。

    说起卡尔维诺,对现代文学稍有涉猎的读者来说,自然不会陌生,卡尔维诺那多变的文风,瑰丽的想象力,新奇的结构,是任何一个喜欢西方文学或者现代文学的爱好者都无法错过的作家。

    那么,卡尔维诺本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与其说《巴黎隐士》让我们了解卡尔维诺其人是怎样的,毋宁说让我们知道了卡尔维诺小说之外的文风是怎样的。因为说到底,单单一本十来万字的书并不足以将一位名作家的一生收纳进去。说该书表达了作者一种态度也好,一种心声也好,我们终归是透过文字来理解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卡尔维诺。

    身为作家的卡尔维诺并不习惯抛头露面,甚少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于是在许多年里,卡尔维诺在巴黎过着隐士般的生活,还拒绝领数百万里拉的奖金。《巴黎隐士》的书名便因此而来。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小说家应不应该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还是躲在小说的帷幕后当一个隐形人?同样居住在巴黎的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想法或许更为激进。

    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写道,“小说家是一位(照福楼拜的说法)希望消失在他的作品后面的人。消失在他的作品后面,也就是说拒绝公众人物的角色。这在今天并不容易……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就使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他的行为、他的宣言、他采取的立场的附庸。”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卡尔维诺和昆德拉的观点趋于一致。

    不过,卡尔维诺过去作为政治家,确切地说,作为共产党员,他所参与的公共活动,他的政治主张显然是无法抹除的,是原原本本存在于那里的。关于作家是不是应该参与政治活动,卡尔维诺也在书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说,“我认为人人都应该参与政治。文人亦然。我认为公民及道德意识对人理当有所影响,迟早对作家也会有影响……我认为作家应该保持一个开放、不可能拒政治于门外的论述空间。”

    卡尔维诺在《青年政治家回忆录》一文中回顾和整理了自己青年时期的政治理念,或许并不足以称其为政治理念,而仅仅是对周遭世界所持的态度,他说:“青少年阶段,我跟学校同学几乎一致憎恨法西斯,不过这并不表示说我注定将走上反法西斯之路。那时候距离我使用政治术语观望局势还过早,更不用说争取某样东西以对抗另一样,或是为自己在寻求未来的解决方案中找到定位。”

    那么,卡尔维诺缘何退出政治活动了呢?他原本热心的事业为何让他心灰意冷了呢?他对所谓的“斯大林主义者”又是什么看法呢?卡尔维诺并没有采取逃避的姿态,而是明确地直面自己内心,将自己这一过程中的想法一一道来。

    匈牙利事件发生后,在意共内部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一些人希望声援匈牙利,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必须要有所选择,只能坚定地站在一边。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决心无条件跟随苏共政策,许多人顿感失望,也包括卡尔维诺。一些人一声不吭地退出了意共,也有人和意共断绝了关系,而卡尔维诺则发表公开信,宣布退出意共。

    卡尔维诺后来回忆说:“那些事件(匈牙利事件)使我疏远了政治,我的意思是说政治在我心中所盘踞的空间较之前要小得多。自那时起,我再也不认为政治是全面的,同时开始质疑。”

    的确,《巴黎隐士》或许并不是那么有趣,文学价值也没那么高,但我以为,这本书里的卡尔维诺始终是敞开的,他以真诚的态度拥抱世界,拥抱自我,既是与世界也是与自己对等地交流。

    所以,我们在《巴黎隐士》中看到的是一个可爱的、真性情的老头,幽默、风趣的老头。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既不自视清高,也不贬低自己,而是以热情的态度省视自身,观察周围,观察他看到的一切。“趋近世界,也就是说朝发掘更多真相努力,是写作者的基本生活态度,那显现于纸上的不管是什么,无须怀疑,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卡尔维诺:作家不会告诉你真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xn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