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我的家乡人们只过寒食而不过清明,清明就是一个普通的节气而已。如今清明的名气却越来越大,早已掩盖了寒食节的光环,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
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一般在清明的前一天,在中国民间是第一大祭祀日。它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置的节日。
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令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人们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清明隋唐之前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不算是节日。而寒食作为由来已久的节日,则有禁烟火、吃冷食,祭祖、蹴鞠、荡秋千和斗鸡等风俗。
我有时癔猜,清明盖过寒食的风头也许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小杜”----杜牧。
大诗人杜牧诗赋皆佳,在晚唐乃至后世都是文坛的佼佼者。也正是因为杜牧太出名了,所以他的名人效应也就特别明显。文采飞扬的一篇文章、一句诗词足以让天下人等引以为范,至于陈述内容是否复合历史原貌自是无人深究。清明压过寒食杜牧是幕后推手之一虽说是我的億猜,却有根有据,并非空穴来风,随意给“小杜”扣帽子。
杜牧有一篇家喻户晓的文章叫《阿房宫赋》,里面有这样一句:“楚人一怒,可怜焦土。”就是说阿房宫是楚霸王项羽领人一把火给烧了。这令“蜀山兀”,“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竟这样毁于一旦,足足令后人痛心了一千余年,项羽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纵火犯。但后来考古发现,那座被杜牧捧上天的阿房宫压根就没建起来,项羽纵火案纯属无稽之谈。正所谓“三人成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罪名却早已在民间坐实了,抹也抹不掉了。你说项羽冤不冤?估计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这个后俊杜才子。杜牧这癖好也正是我猜度的重要依据。
其实早在隋唐以前大家就把寒食节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了。这一天,大家又是吃冷食,又是祭祖先,又是踢球、又是荡秋千,有文化、有内涵、有修养、有趣味。后来杜牧大诗人来了,他也许是去野游,也许是走亲戚,反正随口吟了一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一出洛阳纸贵,弄得满世风雨。凡是睁眼的人无不赞叹:清明真美啊!美在细雨纷纷,美在柔肠寸断,美在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一瞬。可谁也没想到这首千古绝唱把个清明推上了历史的巅峰,却让普及民间的寒食尴尬寥落,安然神伤。所有的东西被清明夺了个干干净净,从此寒食铅华褪尽,清明粉墨登场。杜才子又一次用一只笔改写了历史,把文学的利剑舞得天下无敌。
杜牧的两次横空出手,足以证明什么是文学的强大力量。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小杜,佩服!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小时候过寒食节的情景。这天孩子们一定要早早起床,在太阳未出之前就要跑到田野里去找一种叫老鸹花的植物,把它尚未开放的花骨朵采下来与柳条一起插在屋檐下,边插边默念:“老鸹花,老鸹花,吊屋下,蝎子蚰蜒不敢到家。”然后才能去吃饼卷鸡蛋。一张油饼两个鸡蛋,撒上芝麻盐,狠咬一口,满嘴留香,很是过瘾。
吃了饼卷蛋,然后拿着染了红色或上了五彩的熟鸡蛋去找小伙伴碰蛋。“碰蛋”是寒食中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鸡蛋碰得砰砰响,孩子笑得咯咯爽。蛋碰碎了的算输,完好无损的再去碰别人的,轮几圈后,没有一个鸡蛋是完好的,最后当然都入了自己的肚子。若是寒食节这天能够得到一个雪白的大鹅蛋,那才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一个大鹅蛋足以让周围的小伙伴羡慕许久,也许整一年呢!有些孩子的彩蛋破了也不舍的吃,留来留去留最后变得臭烘烘,就哭着喊着让父母赔。哪个父母舍得赔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鸡蛋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家人的钱袋子、小金库,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从里面出呢。
碰蛋用的鸡蛋得染得红通通或花花绿绿,色彩斑斓。得看着喜庆,觉得坚硬无比,只有这样才可能碰破所有人的蛋,而自己的却能保持完好如初,从而赢得冠军的美名。彩蛋被装在精心编织的蛋网中,小心翼翼地提着,这样更漂亮更装门面。一个织着漂亮花纹和图案的蛋网是孩子们寒食节最好的礼物,也是自己妈妈心灵手巧的佐证。
寒食节当然还有一个重要而庄严的仪式那就是祭祖。寒食祭祖与其他时间祭祖不太一样,那就是多了为祖先坟茔添土的活动。大清早就要为坟茔除草培土,把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下午,再去压坟头纸,焚香烧纸钱,磕头祭拜。因为寒食节需禁烟火,所以在我们这里一般是不会放鞭炮的。除了祭拜祖先,剩下的时间就是大家的了。一家人插了柳条,吃了饼卷蛋,碰了彩蛋,就领着带着柳条项圈的小狗去荡秋千了。
荡秋千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寒食节娱乐。两棵大树纸间可以吊一个又高又大的秋千,埋两根木桩也可以吊一个小一点的秋千。技术高的可以站在秋千上用两脚踏实秋千板,两腿用力前后的登伸,甚至能够把自己与秋千一起送上高高的树梢,那叫一个惊险,真叫一个刺激!小孩子不敢荡这样的大秋千,就坐在秋千板上,由长辈或同伴用手来回推着荡。周围的人高声喝彩,荡秋千的人兴致高昂,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在每一个村庄的上空盘旋回荡。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我站在迷蒙的细雨中,感受着轻寒的晓风,思忖着刚刚过去的寒食节,甚至对笔如刀的杜牧有着一丝的埋怨。可当清明节已是法定之时,又怎能责怪杜牧的霸道以及年轻人的健忘呢?摘老鸹花、插柳条避毒虫,碰彩蛋,荡秋千的旧俗自己不是也已淡忘了吗?唉,渐行渐远的又何止是这寒食节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