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作者: 蜗牛等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16:23 被阅读2次

    01 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不让病人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但病人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现代医学对安慰剂的认识是从亨利·诺尔斯·比彻开始的。1955年,他在《行之有效的安慰剂》一文中分析了涉及1082个患者的15个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平均35.2%±2.2%的治疗效果来自安慰剂。

    即有些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因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应该说,安慰剂效应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现象,因为它能使至少1/3甚至更多的患者病症显著改善。

    这种似是而非的现象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都并不鲜见。由此,不少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不得不将这种“安慰剂效应”考虑进去。

    美国牙医约翰·杜斯在其27年行医生涯中,就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牙痛患者在来到他的诊所后便说:“一来这里我的感觉就好多了。”其实他们并未说假话———可能他们觉得马上会有人来处理他们的牙病了,从而情绪便放松了下来;仔细想一想,也许类似的感受你我都有经历过,对吗?

    而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安慰剂效应”也是随处可见。比如说我们现在总是深受食品安全的困扰,因此就会崇尚原生态、无污染的产品。也许你和几个很少接触乡村环境的城里朋友受邀到野外郊游,到达山腰时,你们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

    休息时,其中一人很高兴地接过乡里的朋友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口水,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山里的水真甜,城里的水跟这儿真是没法比。这时说不定水壶的主人心里会在暗暗地偷笑,因为他壶里装的其实也是从城市里买的桶装水,并不是所谓的纯天然的山水。

    这种现象说明,我们在对现实进行分析的时候,很明显地搀杂了很多个人因素,包括我们的期望、经验和信念等。

    还有平时所听到的“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望梅止渴”等,其实都是某种形式的安慰剂效应。

    02 安慰剂效应的影响

    那么,有哪些人容易出现安慰剂效应呢?

    有研究发现,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好与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安慰剂效应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学暗示效应,而现代科学已经意识到心理作用对于身体康复的重要意义,因此安慰剂效应完全能够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可算是安慰剂效应的积极一面。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记住,在病人中安慰剂效应是较易出现的,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

    也正由于病人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医生和巫医术士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比如一些保健品所大力宣传的神奇疗效,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不过是安慰剂效应。

    可见,有时候因着安慰剂效应,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事物所误导,以致陷入思维陷阱。这应该算为安慰剂效应的消极一面。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既要在适当的时候注重安慰剂效应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警惕自身因为安慰剂效应而盲目轻信外人所宣传的伪科学、伪知识及伪产品。

    03 安慰剂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一方面,在学习中,教育者可以积极地运用安慰剂效应,帮助学生获得学业上的进步。比如说,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老教师,对他班上的学生说,他自创了一套神奇的英语学习方法,只要按照该方法进行英语学习,那么学生在高考中必然能得到高分,顺带他还列举了很多个运用该方法得到英语高分的学生。

    而其实这位教师向同学们展示的,只是英语学习中一种比较常见且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他将其包装,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并强调了它的神奇性,让学生感觉到只要积极运用该方法学习,自己离高分之路就不遥远,在这样积极信念与期望的引导之下,自然就有一部分学生因着安慰剂效应而真正拿到高分。

    类似的教学手段教育者也可以用心地去铺设和创造,以帮助那部分有“安慰剂反应者”类型的学生获得常规的教学方法无法带给他们的进步。

    另一方面,教育者也要警惕“反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而所谓的“反安慰剂效应”,它指的则是通过心理作用达到的消极效果。

    在一项实验中,医生给一组患者每人一杯糖水,并对他们说,这是一种能够催吐的药。结果,在将这杯普通的糖水喝完之后,多达80%的患者产生了呕吐的症状。

    因为“反安慰剂效应”的效果是这样令人惊骇,因此通常我们并不鼓励这种类型的实验,这也是为何“反安慰剂实验”并不常见的缘由。

    积极的希望和消极的希望,都会产生作用,安慰剂与反安慰剂便是通过这种方式对大脑进行刺激,从而产生与药物等同的疗效。

    意识到人的意念有多么大的力量之后,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极力避免以负面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反安慰效应”。

    是的,人的思想可以对学习产生巨大的积极反应,这是它的神奇之处。但是反过来,它也能对学习产生同样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与学习的过程,应该学会控制和引导学习者的内在思想,努力地为学习者创设积极的心理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dx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