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湘南农村,和那个时代出生的大多数女性一样,因为家庭困难没有上过学,用老家的俗话来说,就是“谷箩大的字,也认不得几担。”
因为没有上学读过书,评不上“三好学生”;在生产队劳动只记工分,没有年终评先评奖之说,在家里劳碌一辈子,也没有谁能给她颁发个什么奖项或荣誉,所以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83年,没有获得一个荣誉。
然而,在我和家人的心目中,甚至在一些熟悉的外人心目中,母亲的荣誉才是最多的,也是至高无上的。
母亲与父亲结婚后,父亲才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长年在单位上班,没有时间顾及家务农活。
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为了把先后生育的五个孩子抚养成人,母亲一人独自默默挑起家务重担,常年要出集体工,还得种好自留地,为一家的吃喝拉撒奔波不停,风里来,雨里去,没日没夜地操劳,没有一丝的怨言,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当把我们兄弟姊妹五人一个个长大成人,能够为母亲适当分担农活和家务的时候,又一个个或参加工作,或外嫁他乡,让母亲始终是家庭的主要劳力直到七十多岁病倒那年。
由于家里一切事务有母亲的操持,父亲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不仅年年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还多次被单位推荐,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大我十岁的哥哥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担任教师,虽然开始任教的学校就在家门口,但他一心扑在工作,兢兢业业,赢得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从乡村民办老师成长为县体育局的领导。工作期间获得了无数的荣誉,特别是后来从事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成绩斐然,每年都会捧回一些奖状或荣誉证书。
我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中毕业,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上中专、大学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还在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
参加工作后,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从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干、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通讯员(信息员)、优秀专业人才、优秀论文等大小荣誉两百余项。
弟弟妹妹在学业上和工作中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各自也都获得过不少的荣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老家原来的三间土砖房未拆除之前墙壁上、门页上,甚至碗柜上都贴满了各种奖状。
家里满墙的奖状,没有一张上写着母亲的名字,在我的记忆里,除了生产队的工分簿上有母亲的名字并记载着母亲出工所做的事情外,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母亲的名字,甚至连我家在生产队的账户上的户头写的也是我父亲的名字,母亲对此却不以为然,从不计较。
母亲常以家里拥有众多的奖状为荣,这些奖状几乎都是母亲亲手贴到墙上的。尽管她不认识字,甚至连父亲和我们兄弟姊妹的名字也不认识,但她却知道哪一张奖状是谁的,每当有客人问起来,她都能如数家珍一样滔滔不绝给客人介绍,从她脸上也能流露出自豪感,好像这些奖状就是她得到的。
这让我想起曾经唱过的一首歌——《十五的月亮》的歌词:“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我们家每个人获得的荣誉和奖状都有母亲的一份贡献和功劳。按这样的说法,母亲才是我们家获得荣誉最多、获得荣誉最高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