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简先生《以古为新》有感

作者: 德凝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09:25 被阅读4次

最近在网上搜书法课,搜到了黄简先生的视频,遂像发现了宝藏一样。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自学视频编辑,上传到网上,十级书法课程,目前已公布了五级。关注了老先生的博客和微博,没想到今早刷到了老先生更新的博文——《以古为新》,很是开心,读完以后觉得甚是有理。

想想自己,大学学的广告设计,有一门课叫《广告创意》。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趣且无聊且毫无创意的人,因此也一直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想不出广告,觉得只有平常风趣幽默有意思的人才能想出广告创意。渐渐上了课程,学了其他的专业课程以后,发现其实广告创意也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每个创意的产生都是有各种基础,并且产生创意也是有步骤有方法的。所以渐渐的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学习,发现自己也能想出一些当时自认为还不错的点子。

也许书法也是一样,或者说任何学习都是一样,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

记得之前微博上看到“逍遥小咕咕”的一篇博文:“最近一直有朋友在问可不可以零基础学习瘦金体,回答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是要说清楚。你想,宋徽宗怎么样写到《秾芳诗》这个巅峰水平的?也是零基础?!二十多一点的年纪就写了《千字文》,如今有多少人对他的《千字文》神魂颠倒?!宋徽宗还是个童子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书法了。在薛曜、褚遂良基础上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瘦金体。“古人所谓大家,皆是技法全面、运用自如……当久浸其中,看出‘字’中‘笔’、‘禅’中之眼时,就会感叹,无人不是技法灵活多变,滴水不漏,点画狼藉,无有失处。”(孙晓云)技法靠笔法,靠前期扎实的基础,后期大量的练习。”

近期集中看了一些老先生的视频,对于练习书法也有一些认识。之前报网络班想的就是不要想那么多,就按照老师教的技术走就行了,现在发现单纯这样是行不通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有道理的,不仅是教者,学者如果把一个知识搞清楚来龙去脉则更有利于他充分学习理解,并且能够引伸到其他方面。看了视频以后发现理论很重要,学习很重要,思考亦很重要,光只学个临摹的技术,而没有思考,这书法迟早走不下去。不学习理论,不知道书法各支各派各种笔法技术的来龙去脉,写的时候也会疑疑惑惑的不明白。于是乎,又大概推翻了去年报网络班时只学技术的想法,从零学习不仅是从零学习技术,还有各种知识点都要同步跟上,并且勤加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在练习中应用,如此,方能有所进步吧。

也许,明年这个时候,我又要推翻现在这个想法,也未可知啊。

老先生也很可爱,文末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辩论。

里面没有摘抄引用很多,大都是最近和读文后的一些感想汇集。

附上黄简先生文章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750580102ydna.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黄简先生《以古为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eg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