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次心灵对话的旅程。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是助力他们茁壮成长的契机。
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可分为固定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往往意味着倒退,而成长型思维则象征着前进。成长型思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当面临问题时,父母应引导孩子思考:“办法一定是有的,我怎么样去想到办法?或者下一次我们该怎么提升?”这种积极的思考方式能让孩子学会用成长代替错误,随着不断成长,犯错误的机率将会越来越低。
与之相反,放弃型思维是极其消极的,“没有办法,你爱咋咋地,我管不了你,我也不想管了”,这种态度无疑是对孩子成长的漠视。普通型思维常见的表述如“你怎么又这样说,说了一百遍了,你听不懂你怎么回事?或者你就知道玩游戏等等”,也无法真正促进孩子的进步。而固定型思维则让人困在狭隘的认知世界里,难以突破。
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父母们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收入的不称心、圈子的局限和人脉的匮乏,因为这一切都是自身认知的体现。人类的一切能力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正是源于不断的研发和创新。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往往具备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扛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打击、丢得起面子、担得起责任、提得起精神等十大特征。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鼓励他们尽情体验、尽情玩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人生就是在不断累积经验值,为未来的通关做准备,正如西游记中的 81 难,每一难都是精心设计的成长关卡。而且,人生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提前设计好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学会练习成长型思维的攻略。问题不是障碍,而是机会。普通人把问题当问题,高手却能把问题转化为机会。当问题出现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思考其中蕴含的机遇在哪里。同时,要把问题当作礼物,例如贫穷,是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不易,从而激发奋斗的决心;疾病,是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命的可贵。要让孩子明白,错误不是失败,而是成长的阶梯,宇宙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升级。
这个世界本是一元世界,只是人们将其人为地划分成了二元对立。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事物的一体两面。过去的经历不等于未来的命运,现在的状况也不决定未来的走向。父母要让孩子坚信:“我没有得到想要的,我即将得到更好的!”
作为父母,只有不断练习成长型思维,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与勇气,迎接生活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