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有的朋友会问要不要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去开个店或学ppt制作或什么。
我首先会反问几个问题:
1、这个领域能给你带来什么?(确定价值性)
2、这个领域重要程度如何?是不是必不可少的?(确定实施必要性)
3、这个领域所需要的时间从哪里安排出来?是深挖效率,还是要挤其他领域的时间?(确定实施最基础条件是否具备)
问题1,是为了确定这个新的尝试是对朋友个人带来价值的,而不是无意义的只为满足好奇心或者其他“无谓”的行动。
问题2,人们不可避免的需要做很多事情,但每天的时间总量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只能做有限的事情,无疑“重要性”为尺度之一。
问题3,对于时间有剩余的同学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剩余的时间;对于时间已安排充分的同学们,要么得提高效率“挤出时间”,要么得抢占其他重要事项的时间。
在进行完几轮问答、探讨后,可能会得出实施这项新计划的一个大致步骤和安排。当然这只是一个轮廓形的东西。我们拿做加盟店做个分析,大致要分为以下流程:
虽然,做加盟店的核心步骤无非就是【找到总部】→【签约】→【筹措资金】→【店面】→【人员】→【经营】→【收益】,这7个核心步骤,但单单就说【店面】这个步骤,就需要租金谈判、选址考量、店面内部布局,装修效果与成本关系等各种经验或知识的支撑。
一、小马过河的故事
提问的朋友还未涉足这个领域,必然就会对这个领域理论上的发展过程,充满种种具体的疑问。有些问题,我经历过、或者学过一些案例,可以讲出来个123,但有些我也是未曾涉足,无法讲具体,我就拿出小马过河的故事来鼓励他。
有一天,小马需要到一条河的对面,帮妈妈办一些事情。河上没有桥,只能淌过去。水有多深呢?小马犹豫着。牛伯伯告诉小马,河水一点都不深,刚刚没过我的小腿,放心大胆的过河吧。当小马刚要下水时,忽然听到小兔子大喊: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水可深啦!前两天我一个伙伴掉下去,都被河水卷走了。此时的小马,没了主意,回去问妈妈。小马妈妈跟小马一起,来到河边,鼓励小马自己试探一下,水到底有多深。小马小心试探着,刚到大腿深,可以过河。小马明白了,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兔子说得那么深,凡事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我会讲:由于经验、知识等个体条件的不同,我们就类似于故事中的小马,别人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一种参考,自己在具体情况中要怎么办,还是需要我们亲自试过才知道。
我满心欢喜期望我的建议能够给朋友带来一些实质性改变。而事实情况时,我过于乐观了,不过今年他终于开店了,而我的提出建议的时间是在6年前。
二、舒适区
目标的价值有了,必要性充分,时间可以安排出来,步骤也有了,但为何“苦口婆心、鞭辟入里”的分析却朋友的影响收获甚微呢?最近,我找到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这也是我今天的写作的主题:舒适区。
舒适区最早是心理学的概念,他可能出于这么一个心理法则: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握、控制、应对未来要发生的,那么他就会被焦虑和害怕淹没。所以舒适区就是指一个可以把握、控制的心理区域,在这个区域,我们感到自在、放松、舒适;相反如果超出了舒适区的范围,我们就会感到紧张、不安、焦虑。
三、舒适区效应的成因
之所以会出现舒适区现象,是因为人们会在生活、工作中,形成个体相对稳定对世界、事物的看法与认识(就是三观)。这种稳定状态,是人们一生中逐步建立的,并愈加牢固。
而新事物的出现,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甚至是三观的修补、改造、或扩充。对于新事物的认知,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否被接受,取决于是否与已存在的知识体系想兼容和匹配。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不兼容时候,会有三种学习结果:
1、新知识被拒绝,保持原有的知识体系,即认为新知识是错误的。
2、认可新知识,将原有知识体系被修改、完善、重构,接纳新知识。
3、新知识完全推翻原有知识体系,需要重新建立观点、体系。
采取1做法,是最“舒适”的,人们可以不做任何改变;
采取2做法,意味着人们要付出很大的认知努力来完善原有知识体系;
采取3做法,人们要接收对原有知识的全盘否定,不仅需要努力,甚至更需要极大的勇气。
知识,浩如烟海。个体在整个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很难避免新知识与旧体系的冲突与矛盾,而处理矛盾与冲突是痛苦的、是紧张的、是焦虑的。出于生理与心理学意义,人们倾向于“不改变”以保持稳定状态。这就是“舒适区”的成因。
四、舒适区效应的案例分析
舒适区是人本身一种调节和控制的技能,具有保护作用,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无时不刻的紧张、焦虑、不安会是我们成为什么状态。但过度的舒适区效应也会产生消极的效果,人们会倾向于满足于现有状态,而对舒适区以外的事情出现逃避的倾向。关键的是,久而久之,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比如知识更迭,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时,习惯于处于舒适区的人们,则不得不面临无法控制状况的出现,如若长期的“养尊处优”,将使之更加接受不了这种改变,甚至温水煮青蛙,等想跳出时,已无力面对社会的改变。
案例1:小A,是一位白领,一直自认为正直、真诚。坚决反对那些爱耍小聪明、占小便宜的人。而工作环境中,难免有些“口蜜腹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小算盘”的“小人”,小A感觉与这些人相处十分不舒服,甚至还在一些场合公开自己“不屑”这些人的言论。幸好有新入职的一个同事,与自己一样正直,可以结交。
然而,最近小A,发现,这位“正直”的新入职同事,不单与自己交流,同时也愿意与另外些“小人”沟通。这让小A心里很不舒服。渐渐地,小A与这个同事也渐行渐远。
老板最终找小A谈话,批评小A,不合群、不团结同事们,没有团队精神。小A,最终选择了离开,因为他无力面对这些新事物。
点评:这是个典型的,“固执”的坚守在自己舒适区的一个案例。我把它拿出来,是想“无情讽刺”(点醒)那些所谓自恃清高的人们,正是因为你没有跳出你的舒适区,没有修补你的旧知识体系,所以你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那些“小人”绝不是“小人”,你的清高绝B是傻帽。要不推动单位发展的为何是“小人”,扯后腿的却是你这个“圣贤”呢?
案例2:小B和小C,以同样优异的成绩从某名牌大学毕业,两人是好朋友,各方面素质也旗鼓相当。毕业后,小B进入了一家私人企业,小C进入了一家体制内事业单位。最初,两人工资待遇水平也是旗鼓相当。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人企业无法向事业单位那样给予“铁饭碗”,小B始终在随时“丢掉饭碗”的压力下;而小C,常常处于“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体制环境中。数年后,小B虽换了2次工作,但现在也是高居某私企要职,高薪不说,同时还拥有利用业余时间精通的PPT、PS等设计以及写作等方面额外收入。而小C,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白天按部就班,茶水报纸,晚上歌舞升平、不醉不归。故事的结局,难免落入俗套:体制改革让小C失了业,需从头开始,无奈大学的东西丢得差不多了,这几年也未有新的知识、技能输入,可谓道路艰难。
点评:以当今世界的信息流通程度,在知识获取上,我不认为一线城市跟三线县城之间有多大差别,我不认为“没有环境”可以充当不去学习的理由。大家可以搜一些留学生经验类的文章,即使到了国外,有了语言环境,如果不向书本学习、不背单词,环境对于学习英语来说,也是一文不值。所以关键点还是在于,自己是否有学习的欲望,是否能够跳出舒适区,是否勇于品尝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枯燥。或许,这才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五、拓展舒适区的方法
舒适区之外还有些概念,可以依次命名为舒适区、焦虑区、恐惧区。(也有人比作岸边、浅水区、深水区)
焦虑区:是指新的事物、知识与原有体系发生了冲突,致使我们焦虑的区域。焦虑区的斗争会引起两种结果。第一种,正确接纳新事物。那么接纳的部分融入现有知识体系后,舒适范围就会扩大,部分接纳的焦虑区转变为舒适区。第二种,拒绝接纳新事物。那么舒适区的范围不变,但由于新事物已经着实进入了工作、生活,那么焦虑会始终存在,直至你接纳新事物,或者真正远离新事物(被辞退)。
恐惧区:是指我们完全无法掌控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就不只是焦虑那么简单,是摧毁性的思想压力。就好比一个在原始森林的猩猩,进入钢筋水泥的都市,时时刻刻都有被汽车撞飞的危险。人们想要谋求发展,冒失进入恐惧区恐怕并非一个英明的选择。
舒适区、焦虑区、恐惧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三者跟个人知识储备有关。恐惧区的事物可以在人们对应知识的掌握积累中,而逐渐向焦虑区过度,焦虑区也在不断向舒适区过度。也就是说,只有勇敢跳出舒适区,扩大舒适区,面临各种情况时,你才更有可能会舒适:
1、保持激情
要时时刻刻保持对生活、工作的激情和活力,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始终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头,便面畏畏缩缩、按部就班,而陷入停滞不前的窘境。
2、保持自信
成年人退缩在舒适区,很多是由于担心失败、害怕舆论,怕自己“时间有限”已经没有成功实践新事物的可能性。然而实际上,越是成功的人,越是“终身学习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同时科学研究也证明,由于成人在工作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思维、想象、理解力方面更加发达,心智成熟程度也较高,在60岁前一直都保持着高水平的的学习能力。对于“再学习”的不自信是没有根据的,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3、保持输入
你可知:你认为是问题的不一定对别人来说是问题,如果加上时间轴,这个问题也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对同样一个疑问,5年前的你,跟现在的你的答案肯定不同。为何?因为知识、经验积累增加的缘故。是因为这些“输入”在你大脑“内化”转变为你所拥有的思维、工具,你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多的思路、更多的处理方法。5年前的问题,甚至对于现在的你来说,连“问题”都算不上。只是世界上还存在一种人,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你5年的转变,这取决于输入的多少和质量。
4、保持韧性
优秀的人,总是透着一股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气质。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摔倒了再站起来,而不是退回舒适区。有些人,总是急于享受成果,遇到一点挫折,就躺下再也站不起来。科学研究表明,愿意推迟吃糖的人才更有可能成功,延迟满足感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品质。因为这样,你才不会在不安的情绪中,轻言失败。
六、结语
小马在听了妈妈的建议后,有三种选择可能性。
第一种,就是故事中的那个。
第二种,入水后,河流过于湍急,无法把控,因而退回岸上,得出跟小兔子一样的结论,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第三种,入水后,河流过于湍急,无法把控,因而退回岸上,沿河再走数公里,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安全渡水的河段,顺利过河。
人们对舒适区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一种是退却。享受当下的成果,寄希与一时的安宁,但却隐藏着更大的不安。
一种是进取。时时刻刻期望进取,虽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挫折,但却孕育着希望。
海尔的张瑞敏老总,喜欢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共勉你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