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美】亚瑟·乔拉米卡利和凯瑟琳·柯茜
书的扉页上有一句话:
一道光芒闪过,我们的现实生活崩塌。这时你才意识到,你和他人实为一体。
——约瑟夫·坎贝尔
1)共情: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
共情其实是很难的,难在当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综合知识去理解他人的经历,还要能够做出回应。更难的应该是那个“回应”,回应是有层次的,也是有区别的,也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更有对方接受与不接受之分。
2)共情的两面性:关心他人、慈悲、自我牺牲和爱,也能让我看到躲在人类灵魂最阴暗处的欺骗和背叛。
是的,在一些回应里,我们能够看见一些人的态度。有些人善于把自己的观点理解强加给别人,也有人拿着一些人性的丑恶去散播,而有的却要迂回柔软一些。人活在世,还是要慈悲一些为好。
3)共情的实质: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
我承认共情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共情是一门技术,那是不是有问题向别人倾诉时,并不能体会到一份真诚在里面,反而有一种被看穿的心理呢?当然,如果任何事情都能做到“用心”,就算是技术活,也应该承认人家的专业性强吧。
4)共情是通往爱和宽恕的道路。
喜欢“宽恕”这个词语,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值得一直记在心上。与他人共情,产生和他人一样的想法,这个世界也就没有那么复杂。
5)不管多么痛苦,多么绝望,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成长和改变的各种可能。
再怎么痛苦,再怎么绝望,都是可以用时间和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我们不能一味地沉浸在那些痛苦里面,改变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改变。
6)在每一次与人互动中,你都要让自己变得更包容、更宽恕、更有爱。
我愈来愈柔软,也愈来愈包容。但是这也分对象,也不是针对所有。有好些事情,我都太过佛系,做了即可。至于结果如何,我并不怎么在意。如果这样的话,也只能过自己的小日子吧。
7)表达共情:道理我都懂,只需要你片刻的理解和包容。真正做到共情要比有共情重要得多。
步骤:使用开放式问题、放缓节奏、不要匆忙做出评判、关注你的身体感受、向过去学习、让故事充分展开、设定边界
这几个步骤,一一去实施,并不轻松。我最容易犯的是“做出评判”,且是较为简单直接的那种,而且也不会放缓节奏。我这性格并不适合去做别人的咨询师,但不妨碍我可以对别人多份理解。
8)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则是理解他人。共情不仅仅只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或想法”,共情需要耐心、决心和灵活性。
安慰和理解,之间有一条河。安慰,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而理解却是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共情需要的是不厌其烦的耐心,也需要一份灵活。
9)共情式倾听: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而倾听。共情式倾听总是以对方为中心,目的是要让他感觉到这个人被理解了。倾听需要集中注意力,很多人只是用“半只”耳朵在听。
课堂上的学习也是在倾听,特别是老师,更要和学生做到“共情式倾听”,而不是一味地站在成年人的立场,去教育学生。倾听需要注意力,更需要对学生的尊重,没有权威,只有民主。
10)当我们能走出自己,走进他人的体验之中,跟那个人一起来看这个世界——就像我们成为那个人一样,那我们就是在践行共情。
如果有人认为他知道所有的答案,那你就可以肯定,他的共情能力已经大大削弱了。
身边有人会是一副救世主的模样,认为谁都有问题,谁的问题他都可以解决。遇到这样的人,最好敬而远之。
共情的力量,谁拥有谁就最富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