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小红书关注一个写作的女孩安妮好几年。
今年国庆,她带从小带她长大的爷爷奶奶一起去了北京,上了央视的新闻。
同时小红书的笔记被同步到了央视的公号当中。
这件事,我很替她高兴,她一直激励着我上进。
在办公室刷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次忍不住分享给我的朋友。
并且兴冲冲告诉她,这个女孩就是靠写作今年还买了一套房子的。
朋友立刻回复道:这种抖音上面经常能刷到的,太多了。
还有卖惨的。
朋友给的反应显然让我有些扫兴。
我很清楚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其实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相类似的人。
他们或许是团队性质营销自己。
可我其实只是单纯想要分享那一份心情。
就是我真的很为这个女生高兴。
而这种心情也会一直停留在那一刻。
有些分享就是因为频率不对等而产生信息差。
当然我并没有任何责怪我朋友的意思。(还是很喜欢她)
02
今天写这篇文章,起因是我看到那个写作的女生最新更新的公号文章了。
她说了一些丧气话,类似于厌世。
她一直有情绪方面的问题。
这是我能够在文章里读到的。
然而,这一回在那个空空的评论区我有些不知所措了。
她的第一本新书恰好这两天刚刚上架,而且新书成绩也不错,在文学类的第五名。
即便是这样好的成绩之下,她依然会有厌世,想要找到除了物质之外的支撑。
我看着眼前的屏幕有些恍惚,因为我现在不在她那个高度或者层面上,我不知道该如何出声安慰。
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和角度?
于是我选择了退出那个界面。
来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各自的出路。
没有谁是谁真正的救赎。
很无力也无可奈何的事实。
不过我永远不会觉得一个人在情绪上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是矫情。
那些就是病痛,就是折磨。
我是她众多读者当中的一个,我下单买下了她这本书。
我想这就是她的成功之处,将文字展示到平台上,通过大数据结识到她,我为她的才华所倾倒,因此愿意自掏腰包为她的书买单。
原本,她的书不再我购买的计划当中。
我几乎是非常挑剔的购买书籍的,我只买经典的著作,经得起时间考虑的书籍,那种书是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筛选出来的。
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也是想要给自己一个警醒。
无论将来得到什么样的成就或者在文字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不要忘记初心,我的初心一点都不高大,就是赚钱。
目前20块钱一篇的广告我也接。
我深深地知晓,先谋生,再谋爱。
我还想要通过这件事情告诉自己,无论我走到哪里,也要始终记得,热爱这个世界绝非口号标语,我要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甚至连文学也不重要,活着最重要,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论在何种处境之下,都要懂得自救。
希望那个女生,能够感知到那份能量,所有的人喜欢她的文字,背后还有一份不功利的认可在里面,那就是愿你所愿皆所得,一切安好。
有时候也会悲观地想,也许这份读者的爱也是很微茫的,就像众星拱月般的歌手,在演唱会上用生命高歌,而歌手本人热闹散去之后赚得彭满钵满的同时,他们是否承受高压,明星抑郁不再少数。
可即便如此,那些爱意聚起来也是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