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关于“母题”的思考

整本书阅读教学关于“母题”的思考

作者: 晓语尔 | 来源:发表于2022-11-06 08:00 被阅读0次

          今天在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的《从整本书阅读看大概念教学中》的培训中,再一次接触到大学时期学到的“母题”这一专业名词。余老师列举不少他对名著母题的理解,如《西游记》——磨难与成长,《水浒传》——江湖与庙堂,《哈姆雷特》——使命与命运等等。回顾“母题”的定义——(民族学)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含义的界定还有待考证,神话学定义: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转换出无数作品,并能组合入其它文学体裁和文化形态之中,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氏族、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集体意识,并常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但是从概念中我们能提取一些关键词——反复出现的,基本的,被不断阐释的题材。文学母题积淀了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如“野心”、“冒险”就在英美作品中中有较多的阐释,“仁义”、“正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比较突出。那么母题阅读能够通过关联与思辨为整本书的阅读导向到探索式的阅读过程。

    由此我想到了整本书阅读在中考及初三重要考试的题型与母题的关系。在2022中招考察的是《西游记》的沙僧,《水浒传》的鲁智深的任务形象思辨,可以归纳到“圆形人物”的思考;2021中考是《西游记》唐僧的立体人物形象,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英雄人物的成长,也是人物的立体塑造,和英雄的母题;2020-2021上学期期末考试,考察《水浒传》“官逼民反”主题;2021中招适应性测试考察《骆驼祥子》车夫形象,探究“悲剧命运”的主题,《西游记》探究孙悟空人物成长的话题;2022学情调研考察《艾青诗选》中鸟的形象及诗歌主题;《水浒传》分析宋江的人生选择对个人和梁山英雄命运的影响;2022中招适应性测试考察名著中主人公的童年经历,并分析人物品质的共同点。从以上这两年的重要考试我们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的考察集中在立体形象塑造;英雄的成长及品格;悲剧命运的探究;诗歌意象与主题的关系(仅为个人理解,如有误,请指正)。初中必考名著有12本《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我们可以从整本书阅读的“专题探究部分”尝试更准确地去找到“母题”,比如《骆驼祥子》后面的探寻悲剧的原因,和话说“洋车夫”两个专题就对应了中考的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成长史和形象分析;《艾青诗选》中专题探讨诗歌的意象;《简爱》的专题二思考爱的真谛等等。新课标在学业质量部分也有这样的要求“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那么在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较为精准地对书本在阅读后有一定梳理和认识。

    以考察最多的《水浒传》为例,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这里面出现的英雄、义气、压迫与反抗、立体人物等,随便择其一,就能在文本中找到多个能证明这个人物形象,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母题”的作用。一部名著有多个母题,我们还可以从多部名著中寻找共同的母题,这样可以形成整本书的对比阅读,以更高的格局来统领整本书的阅读。例如童年、反抗等母题。古今本文,中外文本,不同题材的文本都能进行异同的比较,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也可以让学生以这12本必考名著为材料,拓展到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新课标新增的课程内容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世界先进文化等,整本书阅读的这些书目具有一定的文化代表性,如何将这些作品中的文化母题准确定位并进行比较,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较大的挑战。

    再回到整本书阅读的优质题库中,可以看到“坎坷”、“成长”、“悲剧”、“立体人物”、“反抗”、“英雄”是出现较多的母题,我们在后续也可以根据这些先例对整本书的教学加以整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探索名著中更多的具有民族色彩母题,助力探究性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整本书阅读教学关于“母题”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wm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