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当小红3岁时,妈妈的年龄和小红今年的年龄相同;当妈妈78岁的时候,小红的年龄和妈妈今年的年龄相同。妈妈今年_____岁?
说明:选自2014年的希望杯小学四年级第2试。小学四年级还没有接触一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怎么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这道例题呢?
思考:
第一反应,完全看不懂题目说的是什么!
第二反应,妈妈的年龄怎么会和女儿的年龄相同?
目光呆滞1分钟……
留意到关键词:今年
但是……
小红今年多少岁? 不知道。
妈妈今年多少岁?也不知道。
目光呆滞1分钟……
思考关键词:年龄
小红的年龄,三种情况:3岁,今年,妈妈78岁时。
妈妈的年龄,三种情况:小红3岁时,今年,78岁。
六种情况中,有两处是重和的,这样一来,实际上要考虑的时间点是四个,在时间轴上画出这样一张图1:
画出这张图,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在这张图上,思考这四个时间节点的关系。我们知道无论小红几岁,妈妈和小红的年龄差是固定不变的。图2中的1,2,3时间段恰恰就是对应了她们的年龄差,也就是说,三段时间的长度是相等的。
图2如果这样看不出来,换一种方法来画,也许更清楚一些。
图3中间两个点暂时还不知道,由两头分别是3和78,可计算出总的时间跨度,继而可以计算出每段的时间是:
(78-3)÷3 = 75 ÷ 3 = 25 (年)
那么,妈妈今年的年龄,则是:
78 -25 = 53 (岁)
对上述运算进行验算,确定正确,把结果拿回到设定的场景中检验,确定符合。
回顾:
初次接触这类题,因为已经习惯了书本上依葫芦画瓢的练习题,所以,孩子们会容易头脑发蒙,无处下手。这时候,稍微提示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要很快的揭晓谜底,要让他们琢磨琢磨。
这一段琢磨的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自己琢磨出来了,那么会非常有成就感,如果没有琢磨出来,会有挫折感。对于备受呵护,习惯了一帆风顺生活的孩子来说,遭遇挫折时会表现得很脆弱,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很多孩子来说是非常容易的,偶尔的粗心大意,不会对他们形成打击。题目有一定难度,也就有了挑战性,挑战过程中当然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挫折,甚至会屡战屡败。在这个过程中,让意志力得到的锻炼,非常有价值。
大宝除了被“烧脑”和打击之外,屡次因为计算错误,好不容易想出来解题思路,却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的时候,他开始真正明白验算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数学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学的。有时候一道题,琢磨了半天没想出来,给他讲解之后,他才茅塞顿开,发现原来并没有超出课本的知识范围,只是自己还没能够灵活运用而已。这个过程比结果要重要。
虽然我是从杯赛中选择例题,但我认为这是在做数学思维训练,而不是为了赢得某个杯赛而在刷题。孩子的天赋确实会有差别,不见得人人适合去参加杯赛,但无论是哪一类的孩子,都值得去好好培养,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教学过程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他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
练习题:
今年小明12岁,爸爸40岁,在小明____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
答案:7
热心的系列文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