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

作者: 夏海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15:43 被阅读6次

    什么是书生?书生有哪些特点?

    书生.jpg

    清代诗人黄景仁在《杂感》一诗中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意思是,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郁不得志的无奈之感。

    “百无一用”的书生,凄凄惨惨,让人同情。所谓“书生”,泛指读书人,意指只重视书本理论、却不注重实践、脱离了实际生产的知识分子。一提到书生,在我们大脑中就呈现出文质彬彬的秀才模样,面庞清秀,口才超群,却手无缚鸡之力。在现实生活中,书生更像是宅男学霸,在知识的海洋中广泛涉猎,手捧几本经典便可知天下人、世间事。

    生活中的书生为什么会郁不得志?

    书生不得志.gif

    在封建野蛮社会,拳头大就是真理,胜王败寇,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蛮人,以暴力夺取土地和资源,这是生存之本。不善战的,终会被统治,因此会给人一种感觉,大多数的将才比秀才更胜一筹。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人都是应用技术,在工作岗位上披荆斩棘,动手能力强的、实践能力强的更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大多数公司的CEO和高层领导,都是市场、财务等专业出身,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高层领导呢?就是因为他们在长久的职业生涯中,久经战场,更清楚商业市场中的门道,即“经验”二字的重要性。没有市场经验的领导,总难免会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经验”二字,这正是“书生”所欠缺的。大多数的人,都希望眼见为实,“做到过”比“说过”更有价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领导人更相信一个能做到的人。正因为如此,即使是非常有才华的“书生”也会常常被人看不起、不得重用。

    为什么要学以致用?

    在这个知识泛滥的社会,做纯粹理论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讲,把技术理念应用于实践生活才是生存之根本。无论是职场,还是商业,都讲究的是“业绩”“KPI”。一天工作8个小时,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动手做事情,无论是一段代码,一个方案,还是一次商业谈判、产品销售,这都是实践。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甚至入了职场以后的MBA等进修,学了无数的理论知识。一旦回归到职场、商业社会中,要的还是业绩。没有哪个老板,会让所有员工只“读书”不做事,只研究新技术而不出“结果”。

    学以致用.gif

    “学以致用”应该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也许带着这样的驱动力去学习,才能学得更好。我要学习,我学习的目的是将其应运于生产之中。知识或许是没有意义的,倘若它只是存在于书本之中,而不能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话。

    事实上,很多知识理论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中的问题,正是驱动理论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理论有时候只是一种抽象,它省去了无数的实现细节,只有动手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对与错,发现其中的缺陷和“坑”。

    学习,应该抱着“学以致用”的“功利心”,是不是有几分道理?莫让一腔学识空惆怅。

    对大多数人来讲,学以致用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在这个发展如此快速的时代,根据摩尔定理,每18个月社会数据信息就会翻一倍。无论是新技术,还是划时代的产品,都如雨后春笋,迫使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

    很少还有人能有时间品茶、读报,过着闲暇惬意的自然生活。大家都在快速奔跑。碎片化的信息,在可视范围内无处不在。即使你的内心十分抗拒,但它们仍然可能浸透你的大脑,你被迫在接收这一切。

    信息也好,资讯也罢,你关注的就是你的生活。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我们不得不提升信息资讯的接收效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能够吸收的知识,及时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并检验之,否则大脑就会被这些无用的东西阻塞、堆满。只有实践、学以致用,才能疏通大脑的良性运转,实践出真知,实践才能让我们成为真正的高手。

    信息化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公平,只有善于“学以致用”的你才能脱颖而出,这或许是这个时代时我们大多数人唯一的出路。不做行动的矮子,要做行动的巨人,最可怕到头来一声长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2019-04-0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无一用是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yr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