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和几位朋友交流、探讨传统智慧文化的过程中,其中一位朋友提到了她近期所遇到的一些另其非常痛苦的烦恼,这些烦恼源于她和她的丈夫之间的家庭关系。从这位朋友的表述中,可以了解到,在她的家庭日常生活中,她觉察到、同时也的确发现了她的丈夫在夫妻关系中、在抚养孩子等方面,做了非常不负责任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的这位朋友非常的痛苦、烦恼,在经过和丈夫几次沟通无果后,甚至已经升起离婚的念头。现在,让她反复挣扎、纠结、苦恼以致无法做出抉择的原因是因为她很担心这样的抉择会影响到刚刚上中学的孩子,担心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但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她也在担忧着,这样一味地忍让、甚至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也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榜样作用——担心在今后如果自己的孩子也面对同样性质的境况时,孩子也会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合适的抉择,因为孩子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存在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位朋友继续说,因为自己已经在学习智慧文化的知识,所以,她在处理和丈夫之间的问题时,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如一遍又一遍地以正念来调整、控制自己的心念,如邀请丈夫坐下来一起谈话,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影响丈夫、改变丈夫的行为,但是,每次谈话、沟通的结果都是以吵架告终,而且越吵越凶。现在,这位朋友认为在改变丈夫这件事情上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如果不是为了孩子考虑,可能早就选择离婚了,而现在自己只能痛苦地忍耐着。
在场的其他友人也纷纷结合自己的想法、阅历给这位朋友提供了一些建议,但大多数的建议都是既然事实已经发现是确凿的,而且对方又不接受、不愿意做出改变,那么就建议果断地做出离开的抉择,否则痛苦的状态不能被改变,那么结果很可能只会更糟。
我也对这个事件思考了很多,从心理学“伦理”的角度来说,当天在现场交流的我们这一群朋友都是来一起学习智慧文化的,那么首先,我们这几个人之间的第一层关系应该是“同学”关系,如此,面对这位“同学”的家庭烦恼,她既然主动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表述出来,应该还是希望能够在这里获得一些帮助的,既然这样,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我们以何种身份去帮助她?“同学”、“朋友”还是“咨询者”?关系的明确,这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我们之间所交流的内容及方式。然后,我考虑的是,在确定了以哪种角色去帮助她之后,是否可以通过一次对话,就能帮助她解决她的烦恼?如果一次对话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下次再见时,她是否还会愿意再次对这个烦恼进行探讨?在存在这些不确定情况的前提下,通过这次对话,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她,以及这次应该帮助她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接下来,在帮助她之前,还需要考虑的是,在帮助她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同样会受到影响的相关者,以及会给每个相关者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是什么。这里的相关者有:在场的其他“同学”——我们是学习智慧文化的,所以要保持自己的任何建议都要从正知、正念的方向出发,不能给任何一位“同学”们带来“恶念”的思路;另外,给到这位“同学”的任何建议都会给当事人及其家人带来影响,包括她的丈夫、孩子以及她本人。当然,我希望给到她的建议是能够给她带来最大的福祉的建议——既能够帮助她处理好家庭中的这些事件,进而生活的更好、更加自在、幸福,也希望能将不好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如果选择继续和丈夫在一起生活,即不离婚,那么是否还可以尝试一些新的理念或方法来改变丈夫,改善夫妻关系?如何减少自己的烦恼与痛苦,进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结果?如何看待这一选择对孩子的影响?
2.如果选择离婚,那么这是否就是最优的选择?是否就可以得到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又如何看待这一选择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由于当天我们所在的情景是一次自由交流,现场没有专家或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可供咨询,所以,在考虑了以上这些可能会被影响的相关方,以及对所能想到的利益关系进行价值取舍之后,再结合我最近读的一些书籍如《幸福的陷阱》、《幸福的方法》中的内容,当轮到我发言时,我先以提问、澄清问题的方式与这位“友人”进行交流,内容如下:
我:“您认为,假设一切事情都能够如您所愿,同时,您没有任何其他的牵绊,那么,从您个人的角度来说,现在您最期望得到的,或者说您理想中的生活的画面、情景是什么样的?”
友人:“我所期待的生活情景就是能够每天平和的、自在的生活,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状态,我觉得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
我:“请思考一下,通过这段时间里,我们对智慧文化、心学等内容的学习,您认为,这种‘平和的、自在的’生活状态,从何而来,如何才能得到呢?‘幸福感’是从我们自己的‘心中’而来,还是需要靠别人给予?”
友人:“哦~这个问题,我清楚了,是通过对自己的‘内心’修行而来的!”
我:“嗯!既然您已清楚您所希望得到的幸福生活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心’来创造的,那您认为,选择与您的丈夫离婚或不离婚会对您的幸福有影响吗?”
友人:“哎呀,你这样一说,我就更加清楚了,离不离婚其实对我个人的‘幸福感’不会有任何影响!幸福是靠内求的,幸福是自己的心的一种感受,我现在就可以很幸福!不靠别人!”
我:“您非常有智慧!我想现在您应该也想通了,您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够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与力量!”
友人:“对对对,你这样一提醒,我真的感到瞬间轻松了好多哦!”
我:“您认为,根据您现在的状态,不论您是否和您的丈夫在或者不在一起,您都有能让自己‘幸福’的力量,对吗?”
友人:“对!我现在可以让自己幸福,不用考虑别人!”
我:“太棒啦!现在,关于如何让您自己‘幸福’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您的幸福取决于您自己的心,而不受别人影响。那么,当您已经有了让自己幸福的力量与能量了,咱们再来看看我们该如何让我们所关心的人过的更好!现在影响您做抉择的也就是您最担心的是您的孩子。要知道,从因果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人生境遇都是自己往昔的业力招感及因缘聚合的结果,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正知正见,我们和孩子能做的就是要安住在当下不继续作恶业、要集资净障,至于未来的因缘聚合,我们现在谁也控制不了,您说是不是?”
友人:“哎呀,你说的太对了,我之前就是太执着了!身在局中太迷茫了!”
我:“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您、我、包括您的孩子,我们所拥有的最大、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权利就是拥有‘选择’的主动权!”
友人:“拥有‘选择’的主动权~对!你说的对!”
我:“所以,先不说您的孩子在未来会不会遇到和您类似的境况,作为父母,现在如果就能够帮助、引导孩子们培养起正知正见,那么,在未来,当他们一旦遇到任何烦恼时也就都能做出更恰当的‘选择’了,您认为呢?而且,我想这才是父母应该考虑的给孩子的最长久、最好的关爱!”
友人:“嗯嗯~我之前的确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我不会再像之前那么执着了!哈哈哈哈”
我:“再来分析一下您和您丈夫之间的关系。听您说,为了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你们也尝试过做了几次沟通的,结果却都往往以吵架告终。其实,从您刚刚的表述中我听到在每次沟通时,您会对您的丈夫说这样的话术,如:‘你不能再这样,这样会对孩子如何如何’、‘你不要再给孩子怎样怎样,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如何如何的影响’等类似的话语。”
友人:“是的,因为……(涉及具体实事,包含隐私,不进行表述)。”
我:“其实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智慧文化中就有提到过,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带着自我的“重要性、优越感、主宰欲”这三种态度进行沟通。有这三种沟通的心态,就会让我们在沟通中以指责或教导对方的口吻来说话,如“你不应该、你不能、你必须”等等,这样的沟通方式就是我执的表现,会让对方产生反驳、反抗的负面情绪。”
友人:“我。。。之前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这一点。。。”
我:“嗯~也不用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从智慧文化的内容来说,这样的沟通是自我‘重要性、优越感、主宰欲’的体现,从世俗生活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好为人师’的念头,这也是人性的一个特点哈。在这里我想建议的是,如果还有机会,或者您还愿意和您的先生再谈一谈的话,试着让自己避免这种“好为人师”的口吻。建议您可以试试‘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我看到(客观地表述实际现象)……,我感到(合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希望(提出合理的期待),你是否愿意(表明希望对方做出的行为改变)……’。尝试一下这样的沟通方式,坚持沟通几次,看一看是否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其实,现场大家所给到您的建议,都不能直接代替您来做抉择。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您减少、去除那些影响您做出合理抉择的因素,帮您从迷茫、繁杂的执着中走出来。我们都不能变成您,也不可能了解您所面对的所有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帮您更清晰地看清您内心的需要,让您能够在烦恼中减少影响,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进而做出最优的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