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读书”的几点疑问
北鲁/文
在一个全民读币的年月谈读书,有些滑稽,也有些不识时务。
只是最近网上有个关于读书的话题,看了心有所疑,也想饶舌两句。
说的是,复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晒出一篇读书筛选的文章。该文以前曾浏览过,近期又被网友翻了出来,引发热议。
文章的要旨在哪些书可省略不读。严锋教授给出的意见是,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三言二拍等以外,绝大多数的书可以不读,比如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绝大多数的1949到1976时段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绝大多数的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所有名著的续书、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等等。严教授最后总结,人生有涯,千万不要不加选择地读书。
对严教授的读书秘籍,大部分我是赞同的,也看出了教授的良苦用心:人生苦短,不必为书所误。
余下的是,对严教授的读书秘籍,个人仍有几点不甚了然,在此求教:
一、严先生是大学的中文系教授,毫无疑问是教书育人、做学问的。这就有三个问题请教:第一,这个秘籍是传授给学生的吗?这么狭窄的读书篇目,又让学生如何理解“博览群书”“开卷有益”,如何开拓人生第二视野呢?第二、如果是推荐给教授学者们的,这么窄的阅读量或知识面,又怎么能做得了好学问呢?第三、如果针对社会大众读者群的,是不是又太专业或苟减了呢?书籍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结晶,各取所需、丰富自我是今人读书的首选,不大可能按严教授的读书条块削足适履。
二、绝大多数的1949至1976时段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都在严教授的拒读之列。通过“拒读”来否定那段历史,一棍子打死,是不客观也不公允的。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谁没有读过几本“红色经典”?我是大多都读过的,因为人无法摆脱他生活的时代。况且那时期的文学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涉及到三观,则不是本文的话题。
三、快节奏的生活,人心浮躁,除了读币外,读图和读机,成了现实首选。严氏读书显然为不想读书的人提供了托辞。尽管严教授开列的书单简而又少,用心是善意的,无非是顺应“拒读”时代潮流,但实施起来,效果是否会适得其反呢?
本人是信奉博览群书的,那几张彩色的币纸,尽管可以立足大地,呼风唤雨,但毕竟太薄了。人生是需要几本书,垫在脚下,抬高视野的。
20190509
“严氏读书”的几点疑问 “严氏读书”的几点疑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