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高原地区,就总想有些不一样的体验。
了解一座城市最快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来到博物馆欣赏一场文化与视觉的盛宴。
青海省博物馆最早筹建于1957年,1986年9月正式建立并对外开放。
她位于西宁市城西区新宁广场东侧,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隶属于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为省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永乐款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无论是体量之大、工艺之精、体态之美,都堪称达到了我国古代金铜造像艺术的巅峰,是明代永宣风格金铜造像的代表之作。
木雕坛城关于“木雕坛城”:
清/1636年一1912年 青海省博物馆藏
木质立体坛城通高179厘米,底径222厘米。该坛城由数十部件榫铆拼对而成。圆底盘,方供台。其体形庞大,制作工艺精湛,为藏传佛教同类文物中之精品。
坛城又名曼陀罗,是梵文的音译,藏语称作“吉廓”。坛城既是一种供器,也是一种法器。其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的道场。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秘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形象,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坛城,陈设于佛堂,以供观赏。其制作方式有许多种,可透过平面或立体形式表现,手绘、铜铸、沙砌、木雕,各具特色。
丹葛尔古城关于丹噶尔古城:
丹葛尔古城,自古扼守唐蕃古道、丝绸南路的咽喉,是商业贸易的重镇,自西汉以来,便成为商贸要地。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下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清《丹噶尔厅志》中记载称“青海、西藏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商客辐辏(còu),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显赫的民族贸易的重镇。民国时,丹噶尔古城贸易更加兴盛,被誉为“环海商都”、“小北京”。
关于民族风情:
广袤无垠的高原草地,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这里是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世居青海的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以草原文化为主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民族风情,延续着民族文化的根脉代代相传。
“那达慕”“汗青格勒”“ 德都蒙古全席”“华热藏族服饰”“阿柔逗曲”“青海湖祭海”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依托与情感寄寓,展现出丰富多彩、独具风格的灿烂民族文化。
这里Athena补充一下知识点:
在我曾经的认知中,始终认为骆驼只是在沙漠中生活的生物。然而不只是沙漠地区,青藏高原也能养骆驼!骆驼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在高原地区能够找到适宜的生存条件。
说起“高原气候对骆驼的影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居民稀少的地区之一,气候寒冷干燥,缺氧、高紫外线辐射等特殊环境对动物都有很大的压力,但是骆驼具有另类生存方式。
骆驼产生的研究表明,高原骆驼的常住地区气温低,在-20℃左右,低温环境下耐冻性很强,体内脂肪可以提供充足的热能,骆驼的体温范围在34℃~41℃之间,比常温小几度,同时当骆驼感受到太阳光线时,会自动调整体温降低代谢率,使自身消耗更少的体力,具有降耗省能的优势。
骆驼的头发和皮肤可以隔离严寒,同时,骆驼善于储存水分和胰岛素,让其在水草稀少的高原环境下也能生存。
不只是青藏高原,骆驼还存在于新疆•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地区,是一个地理环境独特的地方。这里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环境为骆驼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骆驼作为一种适应沙漠环境的动物,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存,而帕米尔高原的部分地区具有类似沙漠的环境,这为骆驼的存活提供了条件。
骆驼在帕米尔高原主要被用作耕作和运输的工具,因为它们的身体适应了在这个高原的严苛环境。当地人利用骆驼的耐力和适应力,进行长途跋涉和货物运输。
作为一种古老的生物,果然是“适者生存”!
除此以外,此行Athena还对陶制品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前大抵只留意过陶瓷、陶杯和陶鼎等物件,这次发现远不止如此。
还有陶豆、陶鬲、陶斝、陶盉、陶盂、陶甗等很具特色的古色物件儿,不同的器具均有不同的用途。
陶盉通常,古人用陶鼎和陶鬲来煮粥。
陶甗是一种古代陶制炊器,主要用于蒸煮食物。它的设计非常巧妙,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无底甑,用来放置食物;下部是鬲,用来放置水。(这不就是今天的蒸锅?)
陶盉,则是一种温酒器。用于调节酒的浓淡,同时也可能用作盛水器,调和酒或作为盥沐的水具。
陶斝同样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与陶盉最大的区别就是外观的不同。
撒拉族皮筏子撒拉族皮筏子:
把12至20个大小不同的山羊皮经过剃毛、充气、扎口后制成“水皮袋”,捆绑于窗格式木檩框架上而组成筏子,利用空气浮力而漂流或横渡黄河,主要用于运送人员、货物等。
撒拉族传统婚礼:
多在每年的隆冬季节举行,从订婚到举行婚礼仪式需要经过相亲、打发媒人、送订婚茶、送聘礼、念合婚经、送嫁、回门等几个程序,大约半年时间。
撒拉族男子一般戴白色圆顶帽,身穿白汗褟,外套黑坎肩,腰系布绸带,下身穿黑、蓝大裆裤、脚穿布料鞋。
青年妇女喜欢穿颜色鲜艳带大襟的上衣,外套黑、紫色坎肩,下身着各色长裤、脚穿绣花布鞋。
第一次了解到撒拉族,不只是民族文化,他们的篱笆楼营造技艺也是非常精湛。
来到高原地区的博物馆,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还真是大开眼界,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生字,感受到了中国文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认识到了许多闻所未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