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一年级的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开启了暑假模式。 但是一年级期末的考前复习却让很多家长陷入焦虑,包括我在内,孩子几乎每天留堂,每天复习做题。我们没想到现在的一年级已经变得这么难。
还有好几个家里老大刚经历中考的家长更是向我们诉苦,初中的学习压力更大,天天刷题到半夜。已经有好几个家长直呼还是把孩子送出国去读书吧,留在国内这书是没法读了。
可是送出国去,真的不用这么辛苦的读书了吗?
01你还在相信快乐教育吗?
这些年,我们一直推崇国外的快乐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快乐的,一直在不断地批判国内的应试教育。
从此国外普通公立的教育模式就成了我们眼中的快乐教育,每天早上八九点到校,下午三点放学,没有作业,小班制教学,倡导主见,倡导快乐中学习,从此这种似乎是理想中的快乐教育模式席卷了中国家长的大脑。
可是这真的是理想中的快乐教育吗?
最近看了一部英国BBC的纪录片,《学校交换日记:阶级划分》,它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观念。
纪录片讲述的是三位来自英国顶级私立学校和三位来自普通公立学校的学生,交换学习一周的经历。
这部纪录片明确显示了英国顶级私立教育和普通公立教育之间的差距,更是让我看到了,我们平时说的外国推行的快乐教育其实只是国外的普通公立学校,而英国顶级私立教育与国内的教育基本无差。
片中的公立学校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学生放学后大部分都直接回家,基本没什么课外活动,靠看电视、万电子游戏打发时间。
而私立学校呢?有大量的兴趣班,每天下午都在老师的带领下,选择自己喜欢的社会活动,基本在五点放学。
私立学校还规定,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熄灯睡觉,还要上交手机。女生不准穿短裤,不准散开头发,不准浓妆艳抹。男生衬衫必须扎到裤子里,必须系好第一颗扣子,必须擦亮皮鞋……
对比国内,这些规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用私立校长的话说:“让他们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正式为培养自律做准备。”
记录片中还指出,英国只有7%的人接受了私立教育,但这些人却不成比例的主导着英国的上层工作。
看了这部纪录片,你还觉得外国的那些精英都是所谓的快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吗?看着这部纪录片时,英国私立学校的教育模式有一种中国教育的既视感。
国外的公立教育,实行我们眼中的“快乐教育”,最后大多数学生考不上大学,最终只能干苦力,沦为底层阶级,而私立学校呢?其实和中国一样,高压教育,培养精英,最终成为上流社会的领头人物和行业精英。
国外的公立教育其实就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阶级分层。在国外孩子都在拼命读书,国外家长都是拼牛蛙的时候,你还在给你的孩子大谈快乐教育吗?所以,你还在羡慕国外的快乐教育吗?
02 美国学生就不辛苦吗?
美国的教育一直被中国人推崇,是快乐教育的典范,可是你知道美国孩子要想上名校有多难吗?
当中国孩子被各种兴趣班挤满课余时间的时候,你真的以为美国的孩子都在快乐的玩耍吗?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到了美国,从她的口中我才真正了解了美国的教育。
美国公立学校的孩子是在上传说中的快乐教育,可是私立学校的孩子却和中国孩子一样,穿梭在各个兴趣班和补习班之间,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她说,美国家长一样望子成龙,为了孩子能上好的补习班甚至彻夜排队,这件事都上了纽约时报。
美国好的教育全部集中在私立学校,家长为了孩子可以上好的学校,不只是要培养孩子的各个方面,还要支付私立学校高达20多万人民币一年的学费。但这些私立学校的录取率却极低,竞争相当激烈。
在美国,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每天4小时睡眠、4杯咖啡、4.0的成绩。”(4.0是满分)
在中国,有时候你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可是在美国,孩子的比拼不只是在课内,还要在课外,美国的孩子不只是成绩好,课外的兴趣爱好也不能落下。
兴趣爱好还不能是泛泛的,必须是有点小成绩的,什么比赛得奖啊,开个画展啊,自主创业等等。真的是比中国学生付出的辛苦是多得多。
还记的《虎妈战歌》吗?即使在美国,虎妈蔡美儿依然不敢放松警惕,为什么?因为她深深的知道,不论在哪里,孩子想要获得成功都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她的两个女儿在她的“虐待”下,活泼开朗,一个在哈佛毕业之后,攻读耶鲁法学研究生,一个考上了哈佛大学艺术历史系。
虎妈说:“我的目标,是做一个为你们的未来着想的妈妈,不是要讨你们喜欢。”
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功,不管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方,你想要出类拔萃,都是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03只有中国学生那么辛苦吗?
去年韩国的一部电视剧刷爆朋友圈,《天空之城》,它揭示了韩国的精英教育。片中的家长已经是韩国的精英,为了让子女继续像自己一样成为精英,家长们无所不用其极。
韩国家长对孩子实行高压培养,在片中,甚至有家长给双胞胎儿子建造了一件像禁闭室一样的学习屋,学习不结束,不出来。
本片的编剧说,片中的情节有部分夸大,但却是有事实基础的。实际上,韩国的孩子也经常补习到半夜,导致韩国政府在2011年出台法令,限制补习班,不得在10点之后补习。
在韩国也存在着一个说法“四升五落”,意思就是,晚上只睡四个小时才能上知名大学,睡五个小时就会落榜。
在香港的街头到处可见补习的广告,大部分的孩子都需要上补习课。在台湾这种情况也是一样。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女生,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她说她的哈佛同学令她震撼,不管是是来自哪里的,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或者是南美、非洲,从小到大都有一个非常辛苦的成长经历。
几乎所有人每周都要上上8门以上的课外兴趣班,每个周末也都想赶场一样穿梭在各个辅导班之间。
有一段时间,王诗龄的课表被晒出来,一周被安排了大量的兴趣班,有文化,钢琴,书法,油画等。一个完全有条件实行快乐的教育的家庭为什么还要给孩子安排这么多的学习呢?
英国小王子哈里的课表也曾被曝出来,在小王子一年级的课表里,他需要学习的课程包括:数学、英语、法语、科学、历史、地理、计算机、宗教、戏剧、艺术、体操、游泳、击剑、高尔夫、陶艺、芭蕾等十余种科目。
你还在说国外实行快乐教育吗?
中国人一直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其实,不管去哪里,学习总是辛苦的,国内国外都一样。你想要获得成功,总要付出努力,总要流下汗水。
愿与你分享我的阅读,育儿,手帐,以及成长之路,路上我摔倒爬起,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